安和

詞語(yǔ)解釋
安和[ ān hé ]
⒈ ?安定和平;安定和睦。
⒉ ?安詳平和。
⒊ ?平安,安好。
⒋ ?猶晴和,溫和。
引證解釋
⒈ ?安定和平;安定和睦。
引《晏子春秋·問(wèn)上三》:“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guó),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br />《韓詩(shī)外傳》卷五:“百姓皆懷安和之心,而樂(lè)戴其上?!?br />《北齊書(shū)·魏收傳》:“自 魏、梁 和好,書(shū)下紙每云:‘想彼境內(nèi)寧?kù)o,此率土安和?!?br />唐 元結(jié) 《夏侯岳州表》:“公能清正寬恕,靜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説,為當(dāng)時(shí)法則?!?br />《元典章·禮部六·五世同居旌表其門(mén)》:“今后五世同居安和者旌表其門(mén)。”
⒉ ?安詳平和。
引《漢書(shū)·杜延年傳》:“延年 為人安和,備於諸事,久典朝政,上任信之,出即奉駕,入給事中,居九卿位十餘年?!?br />《南史·王僧辯傳》:“母姓 魏氏,性甚安和,善於綏接,家門(mén)內(nèi)外莫不懷之?!?br />清 包世臣 《再與楊季子書(shū)》:“介甫 詞完氣健,饒有遠(yuǎn)勢(shì); 子固 茂密安和,而雄強(qiáng)不足?!?/span>
⒊ ?平安,安好。
引唐 韓愈 《與大顛師書(shū)》:“孟夏漸熱,惟道體安和?!?br />宋 范仲淹 《與中舍書(shū)》之十:“今日 錢(qián)主簿 來(lái)領(lǐng)書(shū),知尊候安和?!?br />宋 沉作喆 《寓簡(jiǎn)》卷八:“思慮清靜,步履輕健,寢寐安和?!?/span>
⒋ ?猶晴和,溫和。
引《云笈七籤》卷二六:“天氣安和,芝草常生。”
國(guó)語(yǔ)辭典
安和[ ān hé ]
⒈ ?安定平和。
引《書(shū)經(jīng)·周官》:「司徒掌邦教,敷五典,擾兆民。」
唐·孔穎達(dá)·正義:「司徒主國(guó)教化,布五常之教,以安和天下眾民。」
唐·元結(jié)〈夏侯岳州表〉:「公能請(qǐng)正寬恕,靜以理之,故其人安和而服悅,為當(dāng)時(shí)法則?!?/span>
反紛擾
⒉ ?安好、平安。
引唐·韓愈〈與大顛師書(shū)〉:「孟夏漸熱,惟道體安和?!?/span>
分字解釋
※ "安和"的意思解釋、安和是什么意思由知識(shí)星宿-漢語(yǔ)知識(shí)在線查詢專(zhuān)業(yè)必備工具漢語(yǔ)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yǔ)
- ān mín bǎng安民榜
-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
- hé hé和合
- ān mín安民
- tiáo hé調(diào)和
- bù ān不安
-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
- ān gàn安干
- ān píng安平
- píng ān平安
- guó tài mín ān國(guó)泰民安
- ān tǔ lè yè安土樂(lè)業(yè)
- hé měi和美
- yī chàng bǎi hé一唱百和
- ān pái安排
- hé shēng shǔ和聲署
- hé píng和平
- hé píng gē和平鴿
- shí èr hé十二和
- ān shí安食
- zhì ān治安
- zhōng lǐ hé鐘理和
- hé guāng tóng chén和光同塵
- ān píng qiáo安平橋
- hé shàng和尚
- ān ān lán安安藍(lán)
- tóu shàng ān tóu頭上安頭
- ān jìng安靜
- ān dìng安定
- ān ān安安
- ān níng安寧
- chuáng shàng ān chuáng床上安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