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書

詞語解釋
隸書[ lì shū ]
⒈ ?一種漢字字體,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漢朝的隸書筆畫比較簡單,是漢朝通行的字體。
英official script,an ancient style of calligraphy current in the Han Dynasty;
引證解釋
⒈ ?漢字字體名。也叫佐書、史書。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把篆書圓轉的筆畫變成方折,改象形為筆畫化,以便書寫。始于 秦 代,普遍使用于 漢 魏。秦 人 程邈 將這種書寫體加以搜集整理,后世遂有 程邈 創隸書之說。
引《魏書·術藝傳·江式》:“隸書者, 始皇 使 下杜 人 程邈 附於小篆所作也,以 邈 徒隸,即謂之隸書。”
巴金 《秋》二:“五弟, 金冬心 寫的隸書單條哪兒去了?”
⒉ ?正書的古稱。正書由隸書發展演變而成,故 唐 以前仍有把正書沿稱隸書的。為區別于 漢 魏 時代通用的隸書,又稱正書為“今隸”。
⒊ ?指官司刑獄所用的文字。
引章炳麟 《訄書·訂文》:“北宋 之亡,而民日啙媮,其隸書無所增。增者起於俗儒鄙夫,猶無增也。”
國語辭典
隸書[ lì shū ]
⒈ ?書體名:(1)? 篆書的簡化體,創始于秦,通行于漢、魏。早期隸書在字形結構上保留較多的篆書形跡,稱為「古隸」、「秦隸」;后來筆畫分出波磔,所形成的隸書稱為「八分書」。典型隸書的特點是:起筆逆入,呈蠶頭之形;捺劃收筆挑起,具燕尾之狀。2)?楷書的別名。也作「今隸」。魏、晉至唐使用。
分字解釋
※ "隸書"的意思解釋、隸書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jiǎng gàn dào shū蔣干盜書
- pò tǐ shū破體書
- hòu hàn shū后漢書
- hàn shū漢書
- wǔ sè shū五色書
- děng shēn shū等身書
- shū jì書記
- shǒu shū手書
- jiào kē shū教科書
- jiāo shū教書
- lóng cǎo shū龍草書
- shòu shū受書
- bā tǐ shū八體書
- shū fáng書房
- shí nián shū十年書
- shū kù書庫
- yí shū遺書
- tú shū圖書
- jué mìng shū絕命書
- shū mù書目
- shū fǎ書法
- zhǐ cǎo shū紙草書
- cǎo shū草書
- cáng shū藏書
- shū jiǎn書簡
- jué mìng shū絶命書
- shū xiāng書香
- bái pí shū白皮書
- dà tóng shū大同書
- táng shū唐書
- luán fèng shū鸞鳳書
- tú shū fǔ圖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