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漚

詞語解釋
浮漚[ fú ōu ]
⒈ ?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引證解釋
⒈ ?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
引唐 姚合 《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詩:“走童驚掣電,飢鳥啄浮漚。”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韻感今懷舊而作》:“水天雙對鏡,身世一浮漚。”
明 無名氏 《贈書記·認男作女》:“老爺若放浮漚,情愿焚香頂禮,朝夕把恩酬。”
清 惲敬 《海會庵放生河碑銘》:“圣人愚人,善禽惡獸,如大海中浮漚,大空中飛塵。”
郭沫若 《女神·蜜桑索羅普之夜歌》:“無邊天海呀,一個水銀的浮漚。”
國語辭典
浮漚[ fú ōu ]
⒈ ?水上的浮泡。
引清·文廷式〈鷓鴣天·萬感中年不自由〉詞:「詩漫與,酒新?,醉來世事一浮漚。」
⒉ ?比喻生命短暫或世事無常。
引唐·李遠〈題僧院〉詩:「百年如過鳥,萬事盡浮漚。」
分字解釋
※ "浮漚"的意思解釋、浮漚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