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鱺

詞語解釋
鰻鱺[ mán lí ]
⒈ ?鰻魚。又名白鱔、白鰻。魚綱鰻魚科。身體長形,前部近圓筒形,后部側(cè)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鱗細(xì)小,埋在皮膚下面。頭尖,口大而寬闊,背鰭、臀鰭和尾鰭連在一起,無腹鰭。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產(chǎn)卵。捕食小動物。肉味鮮美。
引證解釋
⒈ ?鰻魚。又名白鱔、白鰻。魚綱鰻魚科。身體長形,前部近圓筒形,后部側(cè)扁。表面多黏液,上部灰黑色,下部白色,鱗細(xì)小,埋在皮膚下面。頭尖,口大而寬闊,背鰭、臀鰭和尾鰭連在一起,無腹鰭。生活在淡水中,成熟后到海洋中產(chǎn)卵。捕食小動物。肉味鮮美。
引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魚品》:“又有黃鱓、鰻鱺,皆以魚名,其形質(zhì)實一虵,別為一族,與蝦鱉同。”
清 屈大均 《廣東新語·鱗語·鱔》:“鱔之族有曰鰻鱺,背有肉鬣連尾,無鱗。”
國語辭典
鰻鱺[ mán lí ]
⒈ ?動物名。體為細(xì)長圓柱狀,滑溜難抓。參見「鰻魚」條。
分字解釋
※ "鰻鱺"的意思解釋、鰻鱺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