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澣

詞語解釋
三澣[ sān hàn ]
⒈ ?唐制,官吏十日一休沐,沐謂澣濯。后來對一個月上旬、中旬、下旬,亦稱上澣、中澣、下澣,合稱三澣。
⒉ ?洗過三次。
引證解釋
⒈ ?唐 制,官吏十日一休沐,沐謂澣濯。后來對一個月上旬、中旬、下旬,亦稱上澣、中澣、下澣,合稱三澣。
引明 楊慎 《丹鉛總錄·時序·三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為上旬、中旬、下旬,蓋本 唐 制十日一休沐。故 韋應物 詩曰:‘九日馳驅一日閑’, 白樂天 詩曰:‘公假月三旬’。”
⒉ ?洗過三次。
引《新唐書·柳公權傳》:“﹝ 文宗 ﹞常與六學士對便殿。帝稱 漢文帝 恭儉,因舉袂曰:‘此三澣矣!’學士皆賀,獨 公權 無言。帝問之,對曰:‘人主當進賢退不肖,納諫諍,明賞罰,服澣濯之衣,此小節耳。’”
分字解釋
※ "三澣"的意思解釋、三澣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sān zhì三至
- sān bǎ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èr sān二三
- sān shēn三身
- sān guó yǎn yì三國演義
- jù yuè sān bǎi距躍三百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sān fāng三方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義
- sān guó三國
- sān jié三節
- sān bǎi qián三百錢
- sān lǐ wù三里霧
- sān sè jǐn三色堇
- sān zhèng三正
- pīn mìng sān láng拼命三郎
- yī èr sān一二三
- sān sè三色
- sān cì三次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三三兩兩
- sān gū三姑
- sān chǐ jiàn三尺劍
- sān biàn三變
- sān píng三平
- dì sān第三
- shí sān食三
- sān gù cǎo lú三顧草廬
- sān jié rén三節人
- sān nián sàng三年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