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回

詞語解釋
避回[ bì huí ]
⒈ ?亦作“避回”。
⒉ ?回避;避忌。
引證解釋
⒈ ?見“避回”。亦作“避迴”。回避;避忌。
引《漢書·酷吏傳·王溫舒》:“稍遷至 廣平 都尉,擇郡中豪敢往吏十餘人為爪牙,皆把其陰重罪,而縱使督盜賊,快其意所欲得。此人雖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回,夷之,亦滅宗。”
顏師古 注:“避回,謂不盡意捕擊也。”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斬斷》:“期會不到,聞鼓不行,乘寬自留,避迴自止,初近后遠,喚名不應,車甲不具,兵器不備,此為輕軍,輕軍者斬。”
章炳麟 《致袁世凱書》:“曩者 孫公 草創 金陵,綱紀未具,政事小有凌亂;其於 炳麟,又有同義肺府之親,然猶奮筆彈射,無所避回。”
分字解釋
※ "避回"的意思解釋、避回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