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

詞語解釋
南詔[ nán zhào ]
⒈ ?古國名。建于盛唐時,是以烏蠻為主體,包括白蠻等族建立的奴隸制政權,受唐冊封,歷十三王,唐末為貴族鄭買嗣所滅。盛時轄有今云南全部、四川南部、貴州西部等地。
引證解釋
⒈ ?古國名。建于盛 唐 時,是以 烏蠻 為主體,包括 白蠻 等族建立的奴隸制政權,受 唐 冊封,歷十三王, 唐 末為貴族 鄭買嗣 所滅。盛時轄有今 云南 全部、 四川 南部、 貴州 西部等地。
引《新唐書·南蠻傳上·南詔上》:“蒙舍詔 在諸部南,故稱 南詔。”
唐 白居易 《紅藤杖》詩:“南詔 紅藤杖, 西江 白首人。”
清 趙翼 《龍尾關》詩:“緬維 天寶 年, 南詔 早自大。”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jié):“南詔 是以 烏蠻 蒙 姓為國王, 白蠻 大姓為輔佐,集合境內(nèi)各族(包括漢族)共同組成的統(tǒng)一國家。”
國語辭典
南詔[ nán zhào ]
⒈ ?國名。唐時有六詔,其中蒙舍詔在最南,稱為「南詔」。唐玄宗時,南詔王皮邏閣統(tǒng)一六詔,據(jù)有云南之地,遷都太和城。歷傳十三王,其中有十王曾受唐冊封。五代后晉時為段氏所據(jù),稱大理國。后為蒙古所滅。
分字解釋
※ "南詔"的意思解釋、南詔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yí zhào遺詔
- yuè nán越南
- hé nán河南
- nán jīng南京
- nán lóu南樓
- nán shǐ南史
- wǔ sè zhào五色詔
- xiān dì yí zhào先帝遺詔
- xī nán西南
- nán lù xú南路徐
- nán jīn dōng jiàn南金東箭
- sū lǐ nán蘇里南
- shān dōng zhào山東詔
- nán zhì南至
- dōng nán東南
- nán fāng南方
- nán tíng tíng cháng南亭亭長
- nán cháo南朝
- nán zhēng běi zhàn南征北戰(zhàn)
- nán běi rén南北人
- nán qiāng běi diào南腔北調
- hé nán和南
- nán háng jì南行記
- nán jú běi zhǐ南橘北枳
- nán yáng qún dǎo南洋群島
- qiáo nán嶠南
- nán bēn南奔
- nán kāi dà xué南開大學
- fèng zhào鳳詔
- nán běi jūn南北軍
- nán píng南平
- zhào yòu詔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