膍胲

詞語解釋
膍胲[ pí hǎi ]
⒈ ?牛胃與牛蹄。古代臘祭時的祭品。《莊子·庚桑楚》:“臘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成玄英疏:“膍,牛百葉也。胲,備也,亦言是牛蹄也。臘祭之時,牲牢甚備,至于四肢五藏,并皆陳設。祭事既訖,方復散之,則以散為是;若其祭未了,則不合散,又以散為不是。”后亦用以比喻雖然需要但不必稱道的東西。
引證解釋
⒈ ?牛胃與牛蹄。古代臘祭時的祭品。
引《莊子·庚桑楚》:“臘者之有膍胲,可散而不可散也。”
成玄英 疏:“膍,牛百葉也。胲,備也,亦言是牛蹄也。臘祭之時,牲牢甚備,至於四肢五藏,并皆陳設。祭事既訖,方復散之,則以散為是;若其祭未了,則不合散,又以散為不是。”
后亦用以比喻雖然需要但不必稱道的東西。 清 黎松門 《<續板橋雜記>序》:“竊得腦胲一臠,便自詡為瓣香。”
分字解釋
※ "膍胲"的意思解釋、膍胲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