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生

詞語解釋
殺生[ shā shēng ]
⒈ ?指宰殺牲畜、家禽等生物。佛家指殺害一切生靈,并以為十惡之一。佛門十戒中第一是不得殺生。
例不殺生。
英kill livestock; kill living beings;
引證解釋
⒈ ?宰殺動物。
引《管子·海王》:“﹝ 桓公 曰:﹞‘吾欲籍於六畜。’ 管子 對曰:‘此殺生也。’”
金 元好問 《續夷堅志·狐鋸樹》:“汝家父子,驢羣相似,不肯做莊農,只學殺生。”
⒉ ?佛家用以指殺害生靈。參見“十惡”、“五戒”。
引晉 袁宏 《后漢紀·明帝紀下》:“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羣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為主,不殺生,專務清浄,其精者號為‘沙門’。”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下:“士大夫學佛不殺生,固善事。”
郭澄清 《大刀記》第一章:“﹝我﹞又是信佛教的,像殺生害命這種事,從來沒有想過。”
⒊ ?生殺。謂主宰生死。
引《管子·七法》:“予奪也、險易也、利害也、難易也、開閉也、殺生也,謂之決塞。”
漢 桓寬 《鹽鐵論·除狹》:“垂青繩,擐銀龜,擅殺生之柄,專萬民之命。”
《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權 疾困”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權 詔有司諸一統於 恪,惟殺生大事然后以聞。”
⒋ ?砍伐。
引《荀子·王制》:“故養長時,則六畜育;殺生時,則草木殖。”
楊倞 注:“殺生,斬伐。”
國語辭典
殺生[ shā shēng ]
⒈ ?佛教用語。佛教五戒之一。后來道教亦承繼這項戒律。凡是殺死有情識的生命,包括親手去殺,教唆人去殺害,以及稱贊殺生的行為均屬之。
引《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卷下》:「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分字解釋
※ "殺生"的意思解釋、殺生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詞語
- shēng wù jiàng jiě生物降解
- bù píng shēng不平生
- huó shēng shēng活生生
- xué shēng學生
- yìng shēng shēng硬生生
- shēng mìng lì生命力
- è shā扼殺
- shēng cún生存
- shā jī殺機
- shēng rì生日
- shēng qì bó bó生氣勃勃
- shēng lǐ xué生理學
- shēng tú生徒
- tiān shēng天生
- jīn shēng今生
- yī nián shēng一年生
- shā yī jǐng bǎi殺一儆百
- shēng xiāng xiè生香屧
- qiè shēng shēng怯生生
- kǎo shēng考生
- rén shēng人生
- shēng píng生平
- shā yī lì bǎi殺一利百
- duō nián shēng多年生
- mù shēng目生
- fā shēng發生
- shēng huó生活
- chū shēng出生
- shēng jī生機
- shēng yuán生員
- shēng mìng生命
- wèi shēng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