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史

詞語(yǔ)解釋
十三史[ shí sān shǐ ]
⒈ ?唐代稱《史記》、《漢書(shū)》、《后漢書(shū)》、《三國(guó)志》、《晉書(shū)》、《宋書(shū)》、《南齊書(shū)》、《梁書(shū)》、《陳書(shū)》、《魏書(shū)》、《北齊書(shū)》、《周書(shū)》、《隋書(shū)》為十三史。參閱《舊唐書(shū)·經(jīng)籍志上》。
引證解釋
⒈ ?唐 代稱《史記》、《漢書(shū)》、《后漢書(shū)》、《三國(guó)志》、《晉書(shū)》、《宋書(shū)》、《南齊書(shū)》、《梁書(shū)》、《陳書(shū)》、《魏書(shū)》、《北齊書(shū)》、《周書(shū)》、《隋書(shū)》為十三史。參閱《舊唐書(shū)·經(jīng)籍志上》。
分字解釋
※ "十三史"的意思解釋、十三史是什么意思由知識(shí)星宿-漢語(yǔ)知識(shí)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漢語(yǔ)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guān)詞語(yǔ)
- sān sān zhì三三制
- sān mù三木
- sān zhì三至
- sān bǎi三百
- sān shēn diàn三身殿
- èr sān二三
- shí èr zǐ十二子
- shí èr十二
- shí èr shǔ十二屬
- shí èr céng十二層
- shí fēn十分
- shí èr gōng十二宮
- shí èr mén十二門(mén)
- shí èr kè十二客
- sān shēn三身
- shí èr mài十二脈
- biān nián shǐ編年史
- sān guó yǎn yì三國(guó)演義
- dà shǐ大史
- lì shǐ歷史
- hé shí合十
- shí èr qú十二衢
- shí èr yī十二衣
- jù yuè sān bǎi距躍三百
- nán shǐ南史
- shí èr jiē十二街
- sān nián bì三年碧
- shí kē十科
- shí èr tǒng十二筒
- sān fāng三方
- sān mín zhǔ yì三民主義
- shí èr zhī十二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