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田
詞語解釋
公田[ gōng tián ]
⒈ ?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劃成“井”字形,分為九區(qū),中區(qū)由若干農(nóng)夫共同耕種,將收獲物全部繳給統(tǒng)治者,稱為“公田”。同中區(qū)以外的“私田”相對稱。
⒉ ?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稱“官田”。
⒊ ?舊時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習稱為公田。但其性質(zhì)實為民田。
⒋ ?指社會主義改造后農(nóng)村集體所有的田地。
引證解釋
⒈ ?古代井田制度下,把土地劃成“井”字形,分為九區(qū),中區(qū)由若干農(nóng)夫共同耕種,將收獲物全部繳給統(tǒng)治者,稱為“公田”。同中區(qū)以外的“私田”相對稱。參見“井田”。
引《詩·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朱熹 集傳:“公田者,方里而井,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而同養(yǎng)公田也。”
《禮記·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稅。”
孔穎達 疏:“藉之言借也,借民力治公田。”
《漢書·食貨志上》:“六尺為步,步百為畮,畮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方一里,是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畮,公田十畮,是為八百八十畮,餘二十畮以為廬舍。”
⒉ ?公家之田。封建官府控制的土地。亦稱“官田”。
引《漢書·食貨志上》:“令命家田 三輔 公田。”
顏師古 注引 韋昭 曰:“命家,謂受爵命一爵為公士以上,令得田公田,優(yōu)之也。”
三國 魏 曹植 《籍田論》:“夫營疇萬畝,厥田上下……司農(nóng)是掌,是為公田。”
《續(xù)資治通鑒·宋德祐元年》:“詔:公田最為民害,稔禍十有餘年,自今并給原主,令率其租戶為兵。”
⒊ ?舊時一族公有的“族田”,族人也習稱為公田。但其性質(zhì)實為民田。
⒋ ?指社會主義改造后農(nóng)村集體所有的田地。
引李朝 《四川省農(nóng)業(yè)合作化運動中的互助聯(lián)組》:“許多聯(lián)組還試行了小包工,集體經(jīng)營公田。”
國語辭典
公田[ gōng tián ]
⒈ ?古井田法,稱居中的一區(qū)。
引《詩經(jīng)·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反私田
⒉ ?公家的田。
引《后漢書·卷五·孝安帝紀》:「公田假與貧民。」
晉·陶淵明〈歸去來辭·序〉:「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
※ "公田"的意思解釋、公田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yè)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
相關成語
- bù zhèng zhī fēng不正之風
- mǎ lì馬力
- jīn sè jiè金色界
- quán tǐ xué全體學
- xī èr gān淅二泔
- bǐ cǐ bǐ cǐ彼此彼此
- chuán chéng傳承
- yù jié láng玉節(jié)郎
- fū yí敷遺
- shēn huǒ身火
- bái fà cāng cāng白發(fā)蒼蒼
- zhí fāng shì職方氏
- jīng jì zuò wù經(jīng)濟作物
- dà yǐn大隱
- zhēn zhǔ真主
- zài xiàn在線
- jiā lǐ lüè伽里略
- yè sè夜色
- guāng huǒ光火
- yī gān一干
- cè wú yí suàn策無遺算
- tán xiāng lú檀香爐
- lǐ shǎng理賞
- yù yǎn預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