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歸謠送貝仲琚回吳中
東歸謠送貝仲琚回吳中。元代。方行。 天目青逾藍,上有危峰橫空插漢高巉巖。滄海深莫測,下有六鰲迭負蓬壺方丈于其側。山峻極兮水波瀾,千盤萬折行路難。愁看混沌開鑿處,尚有斧跡留人間。殳山仙翁發如雪,腦蟠太和吐日月。手中煉石輕女媧,五色曾將補天裂。憶聞羽客從之游,青霞光亂云錦裘。金雞叫海白日慘,桂樹四落空山愁。昔年寒月照樽俎,明珠百斛輕于土。君山鐵笛悲向人,羞殺堂前柳枝舞。君歸東吳懷故廬,明星古宅非吾居。會稽泱漭浙江險,誰探千載太史禹穴之遺書。興因東歸發,遂作《東歸謠》。他年相憶五情熱,應知淚濕雙龍綃。
[元代]:方行
天目青逾藍,上有危峰橫空插漢高巉巖。
滄海深莫測,下有六鰲迭負蓬壺方丈于其側。
山峻極兮水波瀾,千盤萬折行路難。
愁看混沌開鑿處,尚有斧跡留人間。
殳山仙翁發如雪,腦蟠太和吐日月。
手中煉石輕女媧,五色曾將補天裂。
憶聞羽客從之游,青霞光亂云錦裘。
金雞叫海白日慘,桂樹四落空山愁。
昔年寒月照樽俎,明珠百斛輕于土。
君山鐵笛悲向人,羞殺堂前柳枝舞。
君歸東吳懷故廬,明星古宅非吾居。
會稽泱漭浙江險,誰探千載太史禹穴之遺書。
興因東歸發,遂作《東歸謠》。
他年相憶五情熱,應知淚濕雙龍綃。
天目青逾藍,上有危峰橫空插漢高巉巖。
滄海深莫測,下有六鰲疊負蓬壺方丈于其側。
山峻極兮水波瀾,千盤萬折行路難。
愁看混沌開鑿處,尚有斧跡留人間。
殳山仙翁發如雪,腦蟠太和吐日月。
手中煉石輕女媧,五色曾將補天裂。
憶聞羽客從之遊,青霞光亂雲錦裘。
金雞叫海白日慘,桂樹四落空山愁。
昔年寒月照樽俎,明珠百斛輕于土。
君山鐵笛悲向人,羞殺堂前柳枝舞。
君歸東吳懷故廬,明星古宅非吾居。
會稽泱漭浙江險,誰探千載太史禹穴之遺書。
興因東歸發,遂作《東歸謠》。
他年相憶五情熱,應知淚濕雙龍綃。
唐代·方行的簡介
元臺州黃巖人,字明敏。方國珍子。順帝至正間為江浙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調江西。襟度瀟灑,善談名理,好讀書。有《東軒集》。
...〔
? 方行的詩(33篇) 〕
清代:
丘逢甲
一疏晨叩闕,夕貶大海南。安知辟佛人,乃喜留僧談。
苛論出后儒,公德寧遺慚。蒙莊固多誣,妄說孔贊
一疏晨叩闕,夕貶大海南。安知辟佛人,乃喜留僧談。
苛論出後儒,公德甯遺慚。蒙莊固多誣,妄說孔贊
明代:
楊士奇
歸來語向誰,白發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
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歸來語向誰,白發故交稀。滿目亭臺好,傷心俗化微。
慌迷攜鶴徑,慚過釣魚磯。童子何知我,猶嗤舊素衣。
宋代:
虞儔
別乘詞鋒不費磨,江山得助想經過。
離情柳色長亭暮,愁緒梅腮細雨多。
別乘詞鋒不費磨,江山得助想經過。
離情柳色長亭暮,愁緒梅腮細雨多。
明代:
韓殷
仙峰削出玉璘珣,閬苑紅云片片新。晴帶輕煙迎彩仗,暖浮蒼藹護朱輪。
望中誤起河陽恨,夢里還疑楚水春。最是六街過雨后,獨留青影送行人。
仙峰削出玉璘珣,閬苑紅雲片片新。晴帶輕煙迎彩仗,暖浮蒼藹護朱輪。
望中誤起河陽恨,夢裡還疑楚水春。最是六街過雨後,獨留青影送行人。
明代:
陳子升
祇園甘露滴,使我宿酲消。獨自留方丈,諸天不寂寥。
行蹤泥芳草,吟興寫芭蕉。已作逃禪客,無煩折簡招。
祇園甘露滴,使我宿酲消。獨自留方丈,諸天不寂寥。
行蹤泥芳草,吟興寫芭蕉。已作逃禪客,無煩折簡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