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孫莘老題召伯斗野亭
和孫莘老題召伯斗野亭。宋代。張琬。 維舟得古寺,望遠天四平。晴日暉暉散,晚風泠泠清。危亭下瞰野,層閣高連甍。起望斗與牛,淮海相奔傾。往來誰百年,今昔我平生。悠悠何所寓,臺上多化城。與其逐影死,寧似不鳴烹。咄哉應有止,老矣將安行。中庭柜子落,丈室霜月明。此意竟蕭條,猶然笑安榮。
[宋代]:張琬
維舟得古寺,望遠天四平。晴日暉暉散,晚風泠泠清。
危亭下瞰野,層閣高連甍。起望斗與牛,淮海相奔傾。
往來誰百年,今昔我平生。悠悠何所寓,臺上多化城。
與其逐影死,寧似不鳴烹。咄哉應有止,老矣將安行。
中庭柜子落,丈室霜月明。此意竟蕭條,猶然笑安榮。
維舟得古寺,望遠天四平。晴日暉暉散,晚風泠泠清。
危亭下瞰野,層閣高連甍。起望鬥與牛,淮海相奔傾。
往來誰百年,今昔我平生。悠悠何所寓,臺上多化城。
與其逐影死,甯似不鳴烹。咄哉應有止,老矣將安行。
中庭櫃子落,丈室霜月明。此意竟蕭條,猶然笑安榮。
唐代·張琬的簡介
張琬,字德甫,鄱陽(今江西鄱陽)人(《潛研堂金石跋尾》卷四)。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進士(《畫墁集》卷七《郴行錄》)。神宗熙寧八年(一○七五),以著作佐郎同提舉荊湖北路常平事(《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二六二)。哲宗元祐間通判齊州(《東坡先生全集》卷三九《新差通判齊州張琬可衛尉寺丞制》),遷知秀州。紹圣元年(一○九四),提舉江南東路常平。三年,為福建提點刑獄。元符三年(一一○○),權發遣越州,移陜西提點刑獄。徽宗崇寧元年(一一○二),為廣南東路轉運判官。今錄詩二首。
...〔
? 張琬的詩(2篇) 〕
元代:
岳榆
文竿比目出清波,翠袖香醪金叵羅。
涼月團團當檻白,秋花冉冉隔簾多。
文竿比目出清波,翠袖香醪金叵羅。
涼月團團當檻白,秋花冉冉隔簾多。
宋代:
釋道潛
白水茫茫天四空,黃昏小雨濕春風。五更百舌催殘夢,月到官河柳影中。
白水茫茫天四空,黃昏小雨濕春風。五更百舌催殘夢,月到官河柳影中。
唐代:
唐求
旅館候天曙,整車趨遠程。幾處曉鐘斷,半橋殘月明。
沙上鳥猶在,渡頭人未行。去去古時道,馬嘶三兩聲。
旅館候天曙,整車趨遠程。幾處曉鐘斷,半橋殘月明。
沙上鳥猶在,渡頭人未行。去去古時道,馬嘶三兩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