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宮春·樓觀齊雪
漢宮春·樓觀齊雪。宋代。吳潛。 樓觀齊雪,正霜明天凈,一雁高飛。江南倦客徙倚,目斷雙溪。憑闌自語,算從來、總是兒癡。青鏡里,數絲點鬢,問渠何事忘歸。幸有三椽茅屋,更小園隨分,秋實春菲。幾多清風皎月,美景良時。陶賢樂圣,盡由他、歧路危機。須信道,功名富貴,大都磨蟻醯雞。
[宋代]:吳潛
樓觀齊雪,正霜明天凈,一雁高飛。江南倦客徙倚,目斷雙溪。憑闌自語,算從來、總是兒癡。青鏡里,數絲點鬢,問渠何事忘歸。幸有三椽茅屋,更小園隨分,秋實春菲。幾多清風皎月,美景良時。陶賢樂圣,盡由他、歧路危機。須信道,功名富貴,大都磨蟻醯雞。
樓觀齊雪,正霜明天淨,一雁高飛。江南倦客徙倚,目斷雙溪。憑闌自語,算從來、總是兒癡。青鏡裡,數絲點鬢,問渠何事忘歸。幸有三椽茅屋,更小園隨分,秋實春菲。幾多清風皎月,美景良時。陶賢樂聖,盡由他、歧路危機。須信道,功名富貴,大都磨蟻醯雞。
唐代·吳潛的簡介
吳潛(1195—1262) 字毅夫,號履齋,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舉進士第一,授承事郎,遷江東安撫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為參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樞密使,封崇國公。次年罷相,開慶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為左丞相,封慶國公,后改許國公。被賈似道等人排擠,罷相,謫建昌軍,徙潮州、循州。與姜夔、吳文英等交往,但詞風卻更近于辛棄疾。其詞多抒發濟時憂國的抱負與報國無門的悲憤。格調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齋遺集》,詞集有《履齋詩余》。
...〔
? 吳潛的詩(493篇) 〕
宋代:
陸游
澤國霜遲木未疏,秋來更覺愛吾廬。
芭蕉綠潤偏宜墨,戲就明窗學草書。
澤國霜遲木未疏,秋來更覺愛吾廬。
芭蕉綠潤偏宜墨,戲就明窗學草書。
宋代:
趙蕃
思人幾作訪茶山,竹密如云不敢刪。未覺風流成歲遠,政繇伯仲力追還。
長公舊日曾一識,末路后來遭百艱。邂逅探囊得行記,贈公試遣略承顏。
思人幾作訪茶山,竹密如雲不敢刪。未覺風流成歲遠,政繇伯仲力追還。
長公舊日曾一識,末路後來遭百艱。邂逅探囊得行記,贈公試遣略承顔。
明代:
王紱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囂塵。
東風無處不陽春,小草皆承雨露新。底事獨含憔悴色,多應不樂近囂塵。
近代:
伯昏子
太上屈尊摶眾杯,豈能盡破恣狂詭。蕓蕓手足美頭顱,何愛造之何怒毀。
太上屈尊摶衆杯,豈能盡破恣狂詭。蕓蕓手足美頭顱,何愛造之何怒毀。
宋代:
周必大
少年日醉郁孤臺,鼎立三禪屢往來。
豪氣雖存誰復識,形容變盡鬢皚皚。
少年日醉郁孤臺,鼎立三禪屢往來。
豪氣雖存誰複識,形容變盡鬢皚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