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新安僉廳拄笏亭
題新安僉廳拄笏亭。宋代。吳儆。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褻。山中老鋤犁,山前走車轍。終日對孱顏,如目不見睫。高人與高山,千里風期接。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滅。況復簿領中,見此寒岌頁。悠然境意會,芻豢端自悅。手板亦何為,趨勢走背汗浹。從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頰。
[宋代]:吳儆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褻。
山中老鋤犁,山前走車轍。
終日對孱顏,如目不見睫。
高人與高山,千里風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滅。
況復簿領中,見此寒岌頁。
悠然境意會,芻豢端自悅。
手板亦何為,趨勢走背汗浹。
從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頰。
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褻。
山中老鋤犁,山前走車轍。
終日對孱顔,如目不見睫。
高人與高山,千裡風期接。
妙思入青冥,毫端寄明滅。
況複簿領中,見此寒岌頁。
悠然境意會,芻豢端自悅。
手闆亦何為,趨勢走背汗浹。
從渠且倒持,吾自支吾頰。
唐代·吳儆的簡介
吳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備,字恭父,休寧(今屬安徽)人。與兄吳俯講學授徒,合稱“江東二吳”。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調鄞縣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縣。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遷知州兼廣南西路安撫都監。以親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尋復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謚文肅。張栻稱他“忠義果斷,緩急可仗。”
...〔
? 吳儆的詩(88篇) 〕
明代:
鄧云霄
書記翩翩清且嘉,偶攜龍劍事張華。行吟常負囊中錦,同夢曾偷筆里花。
白社徑堪呼小友,青云猶許附名家。主人最是憐才者,豈似方回浪自誇?
書記翩翩清且嘉,偶攜龍劍事張華。行吟常負囊中錦,同夢曾偷筆裡花。
白社徑堪呼小友,青雲猶許附名家。主人最是憐才者,豈似方回浪自誇?
宋代:
韓淲
樓陰入清湖,南風渡歌鼓。旅夢不自持,悠揚定何許。
醒來疏雨過,兩目隘泥土。慮澹地亦偏,桐花映窗戶。
樓陰入清湖,南風渡歌鼓。旅夢不自持,悠揚定何許。
醒來疏雨過,兩目隘泥土。慮澹地亦偏,桐花映窗戶。
元代:
邵亨貞
夢云杳。東風外,畫闌倚遍寒峭。小梅春正好。護憶故園,花滿林沼。
天荒地老。但暗惜、王孫芳草。鶴發仙翁洞里,為分得一枝來,便迎人索笑。
夢雲杳。東風外,畫闌倚遍寒峭。小梅春正好。護憶故園,花滿林沼。
天荒地老。但暗惜、王孫芳草。鶴發仙翁洞裡,為分得一枝來,便迎人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