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 秋纜》拼音版
清代:易順鼎
定風波秋纜-易順鼎
悵垂楊、不系春船,絲絲枉織怨碧。蠹樹心空,鴻沙爪靜,留住煙篷客。
舊移椿,已難識。云影潮痕換今昔。愁寂。被漁火照見,秋來陳跡。
夢驚晚汐。看銀鷗、睡處波才尺。喚綠蓑沖曉,忍寒乍解,一手霜華白。
記追涼,藕花國。神女祠前正墮月。還憶。釣舟酣臥,任他橫直。
唐代·易順鼎的簡介
易順鼎(1858~1920)清末官員、詩人,寒廬七子之一。字實甫、實父、中碩,號懺綺齋、眉伽,晚號哭庵、一廣居士等,龍陽(今湖南漢壽)人,易佩紳之子。光緒元年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兩湖書院經史講席。馬關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義。曾兩去臺灣,幫助劉永福抗戰。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運,此后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任道臺。辛亥革命后去北京,與袁世凱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帝制失敗后,縱情于歌樓妓館。工詩,講究屬對工巧,用意新穎,與樊增祥并稱“樊易”,著有《琴志樓編年詩集》等。
...〔
? 易順鼎的詩(38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