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文 > 寄劉孝叔 > 鑒賞

《寄劉孝叔》鑒賞

原文

君王有意誅驕虜,椎破銅山鑄銅虎。

聯翩三十七將軍,走馬西來各開府。

南山伐木作車軸,東海取鼉漫戰鼓。

汗流奔走誰敢后,恐乏軍興污質斧。

保甲連村團未遍,方田訟牒紛如雨。

爾來手實降新書,抉剔根株窮脈縷。

詔書惻怛信深厚,吏能淺薄空勞苦。

平生學問止流俗,眾里笙竽誰比數。

忽令獨奏鳳將雛,倉卒欲吹那得譜。

況復連年苦饑饉,剝嚙草木啖泥土。

今年雨雪頗應時,又報蝗蟲生翅股。

憂來洗盞欲強醉,寂寞虛齋臥空甒。

公廚十日不生煙,更望紅裙踏筵舞。

故人屢寄山中信,只有當歸無別語。

方將雀鼠偷太倉,未肯衣冠掛神武。

吳興丈人真得道,平日立朝非小補。

自從四方冠蓋鬧,歸作二浙湖山主。

高蹤已自雜漁釣,大隱何曾棄簪組。

去年相從殊未足,問道已許談其粗。

逝將棄官往卒業,俗緣未盡那得睹。

公家只在霅溪上,上有白云如白羽。

應憐進退苦皇皇,更把安心教初祖。

賞析

  這首詩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自首句到“吏能”句,是譏時,譏刺宋神宗,王安石對外開邊,對內變法,本想富國強兵,結果事與愿違。神宗即位不久,鑒于宋王朝同遼國和西夏的屈辱和約,有增強兵備,“鞭笞四夷”之意,先后對西夏和南方少數民族用兵,故此詩前八句首先譏刺開邊。為了鑄造銅制虎符,調發軍隊。已“椎破(以椎擊破)銅山”,大量采銅,可見征調軍隊之多,這是夸張的寫法;但熙寧七年(1074)九月置三十七將,皆給虎符,則史有明文記載;這一年八月遣內侍征調民車以備邊,十一月又令軍器監制造戰車,“伐木作車軸”也是事實;取鼉皮以張戰鼓,雖史無明文,但征集牛皮以供軍用卻與此相似。而這一切征調,誰也不敢怠慢,否則就有資斧(利斧)之誅。蘇軾并不反對抵抗遼國和西夏,他青年時代就表示要“與虜試周旋”(《和子由苦寒見寄》),就在寫這首詩前不久還表示“圣朝若用西涼簿,白羽就能效一揮”(《祭常山回小獵》);但是,他反對“首開邊隙”,反對為此而開礦、置將、伐木、取鼉,加重百姓負擔,鬧得雞犬不寧。

  “保甲”四句是譏刺新法的。“團未遍”,寫保甲法因遭到一些老百姓的抵制(有人為了不作保丁而截指斷腕),還未完全組織起來。“方田”寫方田均稅法,丈量土地,均定獻稅,引起民間訴訟紛紜。“手實”寫令民自報土地財產,作為征稅根據,“尺椽寸土,檢括無余”(《宋史·呂惠卿傳》),這就是“抉剔根株窮脈縷”的具體內容。“詔書”二句是對第一部分的小結。這些詔書表現了宋神宗對民間疾苦有深厚的哀憐同情之心,但這些新法一個接一個地頒布,事目繁多,吏能淺薄,并未取得實效。紀昀稱這兩句是“詩人之筆”,意思是說它怨而不怒,哀而不傷,沒有把矛頭直接指向皇帝。但卻深刻地揭示了宋神宗、王安石的主觀愿望同客觀效果的矛盾。

  第二部分自“平生”句至“更望”句,是自嘲。熙寧二年(1069),蘇轍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罷制置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神宗問王安石:“蘇軾如何,可使代轍否?”王安石不贊成,認為他們兄弟“學本流俗”。“眾里笙竽”,即《韓非子·內儲說》所載濫竽充數一典的活用。第二部分的前四句是說:他早被王安石判為“學本流俗”,像濫竽充數一樣,平庸得無可比擬;現在突然要他擔任密州知州,作地方長官,獨奏一曲,這就像要南郭先生單獨吹竽一樣,怎么吹得好呢?這是從主觀上說的,接著又以“況”字領起,進一步講客觀上的困難:密州仍然旱災、蝗災不斷,老百姓餓得以草木泥土充饑,作為知州的詩人自己也“齋廚索然,不堪其優,日與通守劉君廷式,循古城廢圃,求杞菊食之”,過著“攬草木以誑口”的生活(《后杞菊斌》),更談不上置酒宴、賞舞聽歌了。“紅裙踏筵舞”,是從韓愈《感春》“艷姬踏筵舞,清眸刺劍戟”句化出。

  “故人”句至末句為詩的最后一部分,是答“故人”(劉孝叔),戲語連篇,尤為曲折多姿。當時,已經提舉崇禧觀,過著隱居生活的劉孝叔多次寄書勸蘇軾“當歸”。蘇軾同朋友開玩笑說:他雖“學本流俗”,是“眾里笙竽”,但總比那些盜食太倉之粟的雀鼠即貪官污吏好得多。他們都做得官,卻要他像南朝陶弘景那樣脫朝服掛神武門,辭官不干了。這既回答了故人“當歸”之勸,又嘲笑了當時一些無能的官吏。接著他稱頌劉孝叔在朝直言敢諫,有補于世,及見朝廷遺使(冠蓋)擾民,就立即自請提舉宮觀,歸隱湖山;但“小隱隱陵藪,大隱隱朝市”(晉代王康琚《反招隱詩》),要過隱士生活也不一定非棄官不可。這樣既贊美了劉孝叔的“高蹤”,又為他暫不歸隱作了辯護。最后又轉圓說,前一年相聚時已聞其道之大略,他定將棄官,到劉孝叔處完成這段學業,只怕俗緣未盡,未必能睹劉孝叔之大道。或進或退,他正惶惶不定,有望故人教以安心之法。據《景德傳燈錄》載,慧可對達摩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達摩說:“吾與安心竟。”末句即用這一佛典。

  這是一首七古。范梈說:“七言古詩······須是波瀾開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復起。又如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復為奇,方以為奇,忽復為正,奇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見《仇注杜詩》卷一引)蘇軾這篇七古就具有上述特點。第一部分譏刺新法,語言相當尖銳,卻以“詔書”二句收住,揭露既深刻,又不失詩人忠厚之旨。然后順手拈出王安石對他的職責,轉入自嘲,轉得既陡峭又自然。既是流俗、濫竿,就難于勝任獨當一面的知州,何況又是災傷連年的地方。蘇軾的話看似自謙,實際卻回駁了“流俗”的指責。時局和他的處境既是這樣艱難,原本應接受故人“當歸”的勸告,但作者卻一波三折地反復申訴“未肯衣冠掛神武”,這就是“變化不可紀極”,這就是“東坡詩推倒扶起,無施不可。”(劉熙載《藝概》卷二)蘇軾詩長于比喻,這首也不例外,如以“紛如雨”喻訴訟之多,以“抉剔根株窮脈縷”喻“手實之禍,下及雞豚”,以白羽喻白云等。特別是“平生所學”四句,紀昀特別稱許說:“妙于用比,便不露激訐之氣。前人立比體,原為一種難著語處開法門。”這四句本來牢騷甚重,但由作者以“眾里笙竽”坐實“流俗”的指責,以“獨奏鳳將雛”比喻任知州,反而顯得風趣、幽默,“不露激訐之氣”了。

蘇軾簡介

唐代·蘇軾的簡介

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出水了特别黄的视频| 麻豆久久婷婷综合五月国产| 瓮红电影三级在线播放| 小说专区图片专区| 卡一卡二卡三专区免费看|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日韩高清| 青青青国产免费一夜七次郎| 日韩欧美卡一卡二卡新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乱人伦老妇女东北| 黄页网址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高清免费观看| 国产床戏无遮挡免费观看网站| 九色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麻豆第一区MV免费观看网站|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九色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jizz.日本| 欧美剧情影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666| 二个人的视频www| 青娱极品盛宴国产一区| 成人福利小视频| 你懂的免费视频| 97se色综合一区二区二区| 欧美多人野外伦交| 国产女人喷潮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绿茶可约可空降直播软件| 女人张腿让男桶免费视频大全| 亚洲自拍欧美综合| 伊人影院中文字幕| 日韩AV无码精品一二三区| 四虎影8818| a级毛片在线免费| 欧美人牲交a欧美精区日韩| 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三级国产4国语三级在线|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