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云南的多肉植物這么美?因為天時地利,在加上很少一部分的人和就可以做到了。
云南氣候兼具低緯氣候、季風氣候、山原氣候的特點。其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是氣候的區(qū)域差異和垂直變化十分明顯。
二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
三是降水相對充沛,干濕分明,分布不均。5~10月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為干季,降水量僅占全年的15%左右。4月與5月,10月與11月降水量變化很大,5月份的降水量要比4月份多2、3倍,10月份的降水量要比11月份多1倍以上。
云南的這種氣候特點,有利方面是適宜多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生長和發(fā)展,同時也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四季分明,四季溫差相對來說不是特別大。但也特點鮮明。然而正是因為這得天獨厚的氣候能讓多肉植物不僅生長得肥壯,還能很好地“上色”
1.春季溫暖,干燥少雨,風高,蒸發(fā)旺盛,日溫變化大。
2.夏無酷暑,雨量集中。
3.秋季溫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霜期開始。
4.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
相對于江南的光照,云南要好的多,大家都知道紫外線對植物的影響,尤其是多肉,在大棚里除了光照,水肥,通風之外,控徒長也是有很多種方法的,還有生長節(jié)奏的把控,好多肉發(fā)達的不僅僅是外表品相,還有一個強大的根系。
普遍的多肉植物養(yǎng)護要注意以下幾個要素:
1、適當澆水
大部分多肉的生長季「秋冬春季節(jié)」一般1周~半個月澆1次,休眠季「夏季」則要更久一些再澆水,比如說觀察到多肉有出現(xiàn)稍微的皺起的狀況的時候。勤澆水的朋友,求高抬貴手,饒了那些多肉植物吧!
小編之前在深圳也養(yǎng)過,因為氣候過高,結果就化水了,多肉被“溺愛”死了。因為廣東大部分地區(qū)夏季氣溫特別高,還動不動就是一場大雨,而多肉植物最怕的就是高溫高濕了,就好像開水煮青蛙那樣,多肉植物是受不了的,這是重點。
所以澆水不要在大白天太陽高照的時候,溫度最高的時候澆水,盡量在早晨或者傍晚澆水,不然你就會失去它。同樣的我一個在廣東清遠的朋友也因為沒有及時收起陽臺上的多肉植物,高溫后淋了很多雨,結果上萬元的多肉植物所剩無幾。真的很扎心。
澆水的量,還需注意的是澆水要澆到透,也就是澆到花盆底下的孔流出水來才可。
2、 多曬陽光
對于在陽臺種植的多肉植物來說,必須借機多曬太陽。理由就是大部分原生多肉植物就是生在干旱多陽光的環(huán)境里的。
當然多曬陽光,不等于暴曬。特別是在盛夏季,多肉最怕暴曬。夏天應該給多肉支起遮陽布,或者搬到其他不那么強烈陽光的地方去,避免直射陽光的暴曬。那種可以透光的遮光布,不要直接面對陽光就好。
3、 多通風
多通風有利于土壤干燥,干燥是多肉喜歡的環(huán)境;通風干燥,還能減少細菌侵害植物的機會。
在通風這點上,在北京的多肉君最為痛苦。白茫茫的霧霾天,要人命得緊閉窗門,要多肉的命得開窗通風,真是痛苦啊。當然,最后只能是保人命。緊閉窗門的霧霾天,千萬別給多肉澆水,因為在不通風又沒太陽的環(huán)境下,土壤和枯葉很容易發(fā)霉。而在廣東,條件好的可以給多肉吹吹空調或者風扇,因為夏天真的很悶到跟進了鍋爐似的。
有朋友問想放在沒室內、辦公室桌面這種不通風的環(huán)境里養(yǎng)多肉,可以不?當然是可以的,但是多肉的狀態(tài)不會太好,基本上就沒有上色的了。另外,要注意少澆水,盡量放到靠窗的地方養(yǎng)。
4、土壤搭配
關于多肉植物的土壤,我建議一般用較糙的營養(yǎng)土,簡單就是要那些有顆粒的、小木碎的混合土,不要看起來很細的、密密的那種土壤。
最底層是墊底用的鹿沼土。鹿沼土也可以用來鋪面,但是在這里多肉君用來做墊底,因為這個玻璃幾何花盆沒有出水孔,用來吸水的。當然有出水孔的花盆也建議用一些大顆粒的土墊底,這樣更好排水。
中間層是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土。很多初養(yǎng)多肉的朋友,整盤只會用這種土。經驗告訴多肉君,只用營養(yǎng)土容易滋生細菌,建議營養(yǎng)土加些赤玉土、鹿沼土進去相伴。
最上層就是鋪面土。多肉君一般用普通的赤玉土、小石子來鋪面。鋪面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是為了好看,二是隔斷營養(yǎng)土和枯葉可以減少滋生細菌的可能性。
還有一些比較嬌貴一些的玉露或者是生石花(俗稱屁股)要求則更高些了,搭配土的時候還要注意不要被細菌感染,總之新手的話建議先從養(yǎng)普貨開始吧,不然心疼的就是你了。
關于多肉,你有什么好的建議或者還想知道什么,歡迎在下面討論喔,以肉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