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十萬山東人游重慶——“乘著高鐵游三峽”全媒體采風推廣團隊+網絡紅人旅游達人團隊來到重慶市奉節縣。
奉節古稱夔州,位于重慶東部、三峽庫區腹心,“東據荊楚之上游,為巴蜀之喉吭”,有“三峽門戶”之稱。三國等歷史時期的戰爭烽火曾在這里燃燒,唐宋以來,李白、杜甫、劉禹錫、蘇軾、陸游等詩人都在這里留下了傳世名篇。著名詩人、原文化部部長賀敬之曾稱道:“中國是詩的國度,奉節是詩的故園”。奉節的很多景點,都與詩有關。
采風團隊首站來到因杜甫“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楓林橘樹丹青合,復道重樓錦繡懸”詩句而得名的三峽之巔。三峽之巔海拔1388米,地處長江三峽之首,是長江三峽物理形態的最高處,也是景觀形態的最美處。4000 多年前,“樂正夔”以自然界的聲音和人類勞動的聲音進行藝術化、成就了廟堂雅樂,這里也成為了中國音樂的發源地之一。
登上三峽之巔,云霧漸起,環抱山巒,如云游仙境一般。待云霧散去,1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的夔門,在長江三峽中最短、最窄,景色最為雄偉險峻的瞿塘峽……徐徐現出真面目。
相隔不遠的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在夔門觀景臺,游客紛紛排隊,打卡同款照片。當然,吸引游客駐足還有隨處可見的詩詞。白帝城原名子陽城,為西漢末年公孫述所建。它背倚高山,四面環水,風景古跡甚多。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范成大、陸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大量詩篇。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在今天仍是白帝城的代言詞;杜甫為官奉節期間,寫了四百多首詩,其中《登高》一詩被譽為“天下第一律詩”;劉禹錫在這里寫出天下第一情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白帝城“詩城”之美譽便由此而來。
晚間,由張藝謀總導演的大型詩詞文化實景演藝《歸來三峽》如期上演。《歸來三峽》采用全世界首創的水上浮臺觀演模式,以白帝城、瞿塘峽、夔門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為背景,以奉節詩詞文化、三國文化、江峽文化為主線和根基,演出內容選取十首詩詞,十個篇章,融入原生態長江三峽纖夫號子,融入詩詞朗誦、歌舞表演、光影展示于一體,以詩賦景、以詩怡情、以詩為魂,融匯古今。
崇山為幕,大江為臺。李白在這里朝辭彩云,輕乘扁舟,一股豪情萬重山;杜甫在這里細聽春雨,登高遠眺長江水;劉禹錫在這里拂著楊柳,聞郎踏歌,妙筆傳達少女情;蘇軾在這里面朝大江,遙想公瑾,以古鑒今酹江月……在三峽的雄渾與嫵媚中,配合著詩詞講解,《歸來三峽》帶領觀眾穿越歷史長河,在如幻如夢的唯美詩意中,領略長江三峽壯美的自然景觀、巴渝大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和詩城奉節濃厚的文化底蘊。
在未來的三天,本次活動將繼續通過專題推廣、視頻直播、圖文音視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現重慶之美。下一站,采風團一行將會繼續在奉節領略非遺夔州繡的魅力,并抵達云陽縣參觀彭詠梧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