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譯文及注釋
譯文
暮春三月花敗又花開,矮矮屋檐下燕子飛走又回來。
只那眷戀春光的杜鵑鳥仍在夜半悲啼,不相信春風喚不回。
注釋
更:再,重。
檐:屋檐。
子規:杜鵑鳥。
啼血:形容鳥類啼叫的悲苦,一般指杜鵑鳥的啼叫。
不信:雖則不信,然春去依舊
鑒賞
這是一首寫景的七言詩,表現了暮春時節的景象和詩人的感受。詩的前兩句寫景為主,后兩句由景生情,抒發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追求。
花落了雖又重開,燕子離去了還會回來,然而那眷戀春光的杜鵑,卻半夜三更還在悲啼,不相信東風是喚不回來的。
詩中的“落更開”描述了三月的花謝了又開,表現了春光未逝;“燕飛來”描述了低矮的屋檐下有燕子飛來飛去,表現了春光生機猶在寫出了暮春景象:春光未逝,生機猶存的特點。
后兩句以擬人的手法來寫了杜鵑鳥,塑造了一個執著的形象,借此表現自己留戀春天的情懷,字里行間充滿凄涼的美感。
東風就是指春風,子規,杜鵑鳥經常在暮春啼叫。
詩人用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來表達竭盡全力留住美好時光的意思,既表達珍惜的心情,又顯示了自信和努力的態度。表現了自己頑強進取,執著追求美好未來的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精神。這首詩的子規(杜鵑)與以往大部分詩里借喻哀傷,凄切的含義較不相同,帶有比較積極的意義.
王令簡介
宋代·王令的簡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詩人。初字鐘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歲喪父母,隨其叔祖王乙居廣陵(今江蘇揚州)。長大后在天長、高郵等地以教學為生,有治國安民之志。王安石對其文章和為人皆甚推重。有《廣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306篇)〕猜你喜歡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出自 唐代 李白: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
出自 宋代 歐陽修: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出自 宋代 蘇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
出自 宋代 秦觀: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
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
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
出自 清代 張惠言: 《相見歡·年年負卻花期》
-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