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譯文及注釋
譯文
楊柳青青,枝葉垂到了地上。楊花漫漫,在空中紛亂地飛舞。
送別的時候眼里的柳條折盡,楊花飛絕。請問遠(yuǎn)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注釋
著地:碰到地。
漫漫:遍布貌。
攪:《說文》:亂也。
借問:敬詞,請問。
鑒賞
這首出自隋朝的《送別》,其作者已無法考證,然而詩中借柳抒發(fā)的那份戀戀不舍的心境,卻流傳至今。據(jù)說,折柳送別的風(fēng)俗始于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xì)軟的柳絲則象征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于這種“習(xí)俗”。
柳條折盡了楊花也已飛盡,借問一聲遠(yuǎn)行的人什么時候回來呢
注:古人常折楊柳枝表送別
也有一種說法認(rèn)為此時表面是送別詩實際表達的是對隋朝滅亡的詛咒,因為隋煬帝姓楊。
這又另一種解釋:
末兩句寫春已歸去而人未歸來。折柳,本意在贈別;今柳條折盡,則意味著離別已久,睹舊物而懷遠(yuǎn)人。飛花,本意指春暮;今楊花飛盡,則意味著春歸已久,覺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末句直扣題旨,問夫歸否;說明她已憂思滿懷,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巖迸涌而出。其氣度韻味,自不尋常。
猜你喜歡
-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
出自 宋代 歐陽修: 《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出自 宋代 蘇軾: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出自 宋代 呂本中: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樓月》
-
黃昏庭院柳啼鴉,記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出自 宋代 陳亮: 《虞美人·東風(fēng)蕩飏輕云縷》
-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 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 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
-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出自 宋代 晏幾道: 《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