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已慣司空見。
出自清代:梁啟超的《金縷曲·丁未五月歸國旋復(fù)東渡卻寄滬上諸君子》
丁未五月歸國,旋復(fù)東渡,卻寄滬上諸子。
瀚海飄流燕,乍歸來、依依難認(rèn),舊家庭院。惟有年時芳儔在,一例差池雙剪。相對向、斜陽凄怨。欲訴奇愁無可訴,算興亡、已慣司空見。忍拋得,淚如線。
故巢似與人留戀。最多情、欲黏還墜,落泥片片。我自殷勤銜來補,珍重斷紅猶軟。又生恐、重簾不卷。十二曲闌春寂寂,隔蓬山、何處窺人面?休更問,恨深淺。
鑒賞
此詞作者以瀚海飄流燕自喻,抒發(fā)對國事的感慨。上片“依依難認(rèn),舊家庭院”,寫作者東渡歸來時心情。“年時芳儔”至“淚如線”寫當(dāng)年變法同伴象“差池雙剪”的燕子,“相對向”無限凄怨。下片抒發(fā)感慨,含蓄蘊藉,語意雙關(guān)。
梁啟超簡介
清代·梁啟超的簡介

梁啟超(1873年~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漢族,廣東新會人,清光緒舉人,和其師康有為一起,倡導(dǎo)變法維新,并稱“康梁”。是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lǐng)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曾倡導(dǎo)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109篇)〕猜你喜歡
-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出自 宋代 翁卷: 《鄉(xiāng)村四月》
- 黃云萬里動風(fēng)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
林?jǐn)嗌矫髦耠[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出自 宋代 蘇軾: 《鷓鴣天·林?jǐn)嗌矫髦耠[墻》
-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xì)如愁。
出自 宋代 秦觀: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
-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出自 宋代 蘇軾: 《水龍吟·次韻章質(zhì)夫楊花詞》
-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出自 宋代 嚴(yán)蕊: 《卜算子·不是愛風(fēng)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