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昌谷到洛后門
自昌谷到洛后門。唐代。李賀。 九月大野白,蒼岑竦秋門。寒涼十月末,露霰濛曉昏。澹色結晝天,心事填空云。道上千里風,野竹蛇涎痕。石澗涷波聲,雞叫清寒晨。強行到東舍,解馬投舊鄰。東家名廖者,鄉曲傳姓辛。杖頭非飲酒,吾請造其人。始欲南去楚,又將西適秦。襄王與武帝,各自留青春。聞道蘭臺上,宋玉無歸魂。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蕓。為探秦臺意,豈命余負薪。
[唐代]:李賀
九月大野白,蒼岑竦秋門。寒涼十月末,露霰濛曉昏。
澹色結晝天,心事填空云。道上千里風,野竹蛇涎痕。
石澗涷波聲,雞叫清寒晨。強行到東舍,解馬投舊鄰。
東家名廖者,鄉曲傳姓辛。杖頭非飲酒,吾請造其人。
始欲南去楚,又將西適秦。襄王與武帝,各自留青春。
聞道蘭臺上,宋玉無歸魂。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蕓。
為探秦臺意,豈命余負薪。
九月大野白,蒼岑竦秋門。寒涼十月末,露霰濛曉昏。
澹色結晝天,心事填空雲。道上千裡風,野竹蛇涎痕。
石澗涷波聲,雞叫清寒晨。強行到東舍,解馬投舊鄰。
東家名廖者,鄉曲傳姓辛。杖頭非飲酒,吾請造其人。
始欲南去楚,又將西適秦。襄王與武帝,各自留青春。
聞道蘭臺上,宋玉無歸魂。緗縹兩行字,蟄蟲蠹秋蕓。
為探秦臺意,豈命餘負薪。
唐代·李賀的簡介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
? 李賀的詩(207篇) 〕
唐代:
張喬
西子湖頭并采蓮,昭陽宮里便如仙。新承恩寵應誰妒,敢學顰眉為乞憐。
西子湖頭并采蓮,昭陽宮裡便如仙。新承恩寵應誰妒,敢學顰眉為乞憐。
唐代:
張泌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
云雨自從分散后,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獨立寒階望月華,露濃香泛小庭花,繡屏愁背一燈斜。
雲雨自從分散後,人間無路到仙家,但憑魂夢訪天涯。
宋代:
張侃
一九才過二九來,見人相喚袖難開。外頭天色時時轉,雪急因風緩緩回。
一九才過二九來,見人相喚袖難開。外頭天色時時轉,雪急因風緩緩回。
宋代:
劉敞
趙北燕南如掌平,定知臺選寄長城。雅歌不廢軍中樂,緩帶能令塞外清。
傾蓋由來欣意氣,著鞭從此想功名。灞池送目邯鄲道,倚瑟空多惜別聲。
趙北燕南如掌平,定知臺選寄長城。雅歌不廢軍中樂,緩帶能令塞外清。
傾蓋由來欣意氣,著鞭從此想功名。灞池送目邯鄲道,倚瑟空多惜別聲。
清代:
朱庸齋
閬苑天風接玉屏,江山文字見英靈。蒼茫三百年間事,片石誰尋十友亭。
閬苑天風接玉屏,江山文字見英靈。蒼茫三百年間事,片石誰尋十友亭。
:
孫繼皋
草玄人已去,天地此空亭。老悟生如寄,狂疑醉不醒。
名題高士傳,光失少微星。猶有寒山色,依然為爾青。
草玄人已去,天地此空亭。老悟生如寄,狂疑醉不醒。
名題高士傳,光失少微星。猶有寒山色,依然為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