瑕瑜不相掩
瑕瑜不相掩。唐代。武翊黃。 抱璞應(yīng)難辨,妍媸每自融。貞姿偏特達,微玷遇磨礱。涇渭流終異,瑕瑜自不同。半曾光透石,未掩氣如虹。縝密誠為智,包藏豈謂忠。停看分美惡,今得值良工。
[唐代]:武翊黃
抱璞應(yīng)難辨,妍媸每自融。貞姿偏特達,微玷遇磨礱。
涇渭流終異,瑕瑜自不同。半曾光透石,未掩氣如虹。
縝密誠為智,包藏豈謂忠。停看分美惡,今得值良工。
抱璞應(yīng)難辨,妍媸每自融。貞姿偏特達,微玷遇磨礱。
涇渭流終異,瑕瑜自不同。半曾光透石,未掩氣如虹。
縝密誠為智,包藏豈謂忠。停看分美惡,今得值良工。
唐代·武翊黃的簡介
武翊黃,[唐]字坤輿,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南)人。官大理卿。工正書,長慶元年(八二一)白居易所撰唐張誠碑,為其所畫。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丙戌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二十三人,考官:禮部侍郎崔邠。試題為《山出云詩》等。武翊黃為宰相武元衡之子,才學(xué)驚人。曾三試獨占鰲頭。人稱"武三頭"。入仕后于大和年間官至大理卿。晚年為美色所惑,為美妾而虐待發(fā)妻盧氏,犯眾怒。雖然宰相李紳為其辯解,然仕途政敵甚多,不容于朝,流落他鄉(xiāng)至終。武翊黃善書法,尤工楷書。長慶元年(821),白居易所撰張諴碑即其所書。
...〔
? 武翊黃的詩(1篇) 〕
元代:
楊維楨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桂樹叢生兮軒之陽。沐雨露兮含風霜。王孫不歸兮春草歇而不芳。軒中之人兮壽而康。
折瓊枝以為佩兮餐金粟以為糧。軒中之樂兮樂無央。
:
俞得鯉
曲路重關(guān)小有天,招招酒旆解留仙。荒城古塔凌霄漢,古樹層臺薄晚煙。
燈火前街人似沸,雞聲寒店夜如年。千般總是征途味,留得霜華到鬢邊。
曲路重關(guān)小有天,招招酒旆解留仙。荒城古塔淩霄漢,古樹層臺薄晚煙。
燈火前街人似沸,雞聲寒店夜如年。千般總是征途味,留得霜華到鬢邊。
元代:
王奕
收斂眉山草木英,心潛羲孔與時行。
浣花杜老驚人句,采石虞公貫日誠。
收斂眉山草木英,心潛羲孔與時行。
浣花杜老驚人句,采石虞公貫日誠。
:
弘歷
先漏春光如自喜,蘄留秋色了無愁。如何卉里孤高種,也做偷寒送暖流。
先漏春光如自喜,蘄留秋色了無愁。如何卉裡孤高種,也做偷寒送暖流。
清代:
王時翔
一鏡香云綰玉簪。兩灣秋水帶秋嵐。海中明月夢中探。
修竹多依花焰焰,古梅偏傍柳毿毿。牽絲千尺老春蠶。
一鏡香雲(yún)綰玉簪。兩灣秋水帶秋嵐。海中明月夢中探。
修竹多依花焰焰,古梅偏傍柳毿毿。牽絲千尺老春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