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宣郡太挽詞二首
曾子宣郡太挽詞二首。宋代。蘇轍。 族大徽音遠,年高福祚多。生兒盡龍虎,封國裂山河。象服驚初掩,埋文信不磨。送車江郭滿,咽絕聽哀歌。安輿遍西北,丹旐歷江湖。存沒終無憾,哀榮兩得俱。新封崇馬鬣,余福薦浮圖。家法蘋蘩在,空堂始一虞。
[宋代]:蘇轍
族大徽音遠,年高福祚多。
生兒盡龍虎,封國裂山河。
象服驚初掩,埋文信不磨。
送車江郭滿,咽絕聽哀歌。
安輿遍西北,丹旐歷江湖。
存沒終無憾,哀榮兩得俱。
新封崇馬鬣,余福薦浮圖。
家法蘋蘩在,空堂始一虞。
族大徽音遠,年高福祚多。
生兒盡龍虎,封國裂山河。
象服驚初掩,埋文信不磨。
送車江郭滿,咽絕聽哀歌。
安輿遍西北,丹旐曆江湖。
存沒終無憾,哀榮兩得俱。
新封崇馬鬣,餘福薦浮圖。
家法蘋蘩在,空堂始一虞。
唐代·蘇轍的簡介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
? 蘇轍的詩(1499篇) 〕
唐代:
徐鉉
吾兄失意在東都,聞說襟懷任所如。已縱乖慵為傲吏,
有何關鍵制豪胥。縣齋曉閉多移病,南畝秋荒憶遂初。
知道故人相憶否,嵇康不得懶修書。
吾兄失意在東都,聞說襟懷任所如。已縱乖慵為傲吏,
有何關鍵制豪胥。縣齋曉閉多移病,南畝秋荒憶遂初。
知道故人相憶否,嵇康不得懶修書。
宋代:
畢仲游
北極回天象,西陵法帝居。松門黃道直,帳殿紫宸虛。
宴罷千秋節(jié),哀纏六尺輿。御詩兼手詔,新見睿思書。
北極回天象,西陵法帝居。松門黃道直,帳殿紫宸虛。
宴罷千秋節(jié),哀纏六尺輿。禦詩兼手詔,新見睿思書。
唐代:
趙嘏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里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
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
煙煖池塘柳覆臺,百花園裡看花來。燒衣焰席三千樹,破鼻醒愁一萬杯。
不肯為歌隨拍落,卻因令舞帶香回。山公仰爾延賓客,好傍春風次第開。
:
釋妙聲
故國江山入莫秋,煙波留與后人愁。古今不預興亡事,只有滄浪獨釣舟。
故國江山入莫秋,煙波留與後人愁。古今不預興亡事,隻有滄浪獨釣舟。
宋代:
許及之
借得漁鄉(xiāng)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
借得漁鄉(xiāng)住,蟾光忽滿輪。金波隨短棹,銀漢有通津。
幾度中秋月,今宵自在身。一尊消得醉,眼底欠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