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睦州泊新安江口
至睦州泊新安江口。宋代。張伯玉。 前歲過此州,手持七閩節。雖遠更憚勞,攬轡遲明發。回瞻七里灘,何日榜舟歇。幸得滿三年,解符下甌粵。卻到新安江,依然舊澄澈。斂巾照江水,無白可添發。州人多故吏,羅立皆磬折。問我此去心,復有何施設。興方顧諸老,謝爾相慰說。此度歸來心,可共嚴陵說。
[宋代]:張伯玉
前歲過此州,手持七閩節。
雖遠更憚勞,攬轡遲明發。
回瞻七里灘,何日榜舟歇。
幸得滿三年,解符下甌粵。
卻到新安江,依然舊澄澈。
斂巾照江水,無白可添發。
州人多故吏,羅立皆磬折。
問我此去心,復有何施設。
興方顧諸老,謝爾相慰說。
此度歸來心,可共嚴陵說。
前歲過此州,手持七閩節。
雖遠更憚勞,攬轡遲明發。
回瞻七裡灘,何日榜舟歇。
幸得滿三年,解符下甌粵。
卻到新安江,依然舊澄澈。
斂巾照江水,無白可添發。
州人多故吏,羅立皆磬折。
問我此去心,複有何施設。
興方顧諸老,謝爾相慰說。
此度歸來心,可共嚴陵說。
唐代·張伯玉的簡介
建州建安人,字公達。第進士。嘗為蘇州郡從事。仁宗嘉祐中為御史,出知太平府,后為司封郎中。工詩善飲,時號張百杯,又曰張百篇。有《蓬萊集》。
...〔
? 張伯玉的詩(91篇) 〕
唐代:
皇甫冉
北固多陳跡,東山復盛游。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
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北固多陳跡,東山複盛遊。鐃聲發大道,草色引行騶。
此地何時有,長江自古流。頻隨公府步,南客寄徐州。
唐代:
崔鶯鶯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
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自從銷瘦減容光,萬轉千回懶下床。
不為傍人羞不起,為郎憔悴卻羞郎。
宋代:
米芾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凌云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里清風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城頭山腳舊圖開,華構淩雲亦壯哉。談席昔人文獻地,升堂此日豫章材。
弦歌化裡清風動,麟鳳天南紫氣來。獨奈巖阿叢桂冷,幽棲不是偉長才。
清代:
吳藻
閣雨云疏,弄晴風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鉤。
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板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日日清游。
閣雨雲疏,弄晴風小,薄寒惻惻如秋。有約湔裙,紅羅先繡蓮鈎。
酒鎗茶具安排慣,倩移來、三闆輕舟。莫因循,歲歲芳時,日日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