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裘換酒 其二 曹實庵用前韻見懷有答
貂裘換酒 其二 曹實庵用前韻見懷有答。清代。李良年。 為客心長醉。感瑤華、飛來天末,報之木李。燕市清明如夢寐,人語衣香沙際。誰解惜、閑蹤萍寄。丁卯烏絲今代好,記驪歌、次第喬汪輩。黯然別,暫時喜。蠻花僰草三榮悴。笑蹉跎、灌園人遠,桔槔空敝。中歲行藏須定著,痼疾煙霞難已。判便作、樵夫漁子。定續吾家盤谷隱,有未荒、松徑鄰長水。書再到,客歸矣。
[清代]:李良年
為客心長醉。感瑤華、飛來天末,報之木李。燕市清明如夢寐,人語衣香沙際。
誰解惜、閑蹤萍寄。丁卯烏絲今代好,記驪歌、次第喬汪輩。
黯然別,暫時喜。
蠻花僰草三榮悴。笑蹉跎、灌園人遠,桔槔空敝。中歲行藏須定著,痼疾煙霞難已。
判便作、樵夫漁子。定續吾家盤谷隱,有未荒、松徑鄰長水。
書再到,客歸矣。
為客心長醉。感瑤華、飛來天末,報之木李。燕市清明如夢寐,人語衣香沙際。
誰解惜、閑蹤萍寄。丁卯烏絲今代好,記驪歌、次第喬汪輩。
黯然別,暫時喜。
蠻花僰草三榮悴。笑蹉跎、灌園人遠,桔槔空敝。中歲行藏須定著,痼疾煙霞難已。
判便作、樵夫漁子。定續吾家盤谷隱,有未荒、松徑鄰長水。
書再到,客歸矣。
唐代·李良年的簡介
(1635—1694)清浙江秀水人,字武曾。諸生。與兄李繩遠、弟李符并著詩名,時稱三李。又與朱彝尊稱朱李。詩初學唐人,持格律甚嚴。古文長于議論。曾舉博學鴻儒科,罷歸。有《秋錦山房集》。
...〔
? 李良年的詩(143篇) 〕
唐代:
張南史
草,草。折宜,看好。滿地生,催人老。金殿玉砌,
荒城古道。青青千里遙,悵悵三春早。每逢南北離別,
乍逐東西傾倒。一身本是山中人,聊與王孫慰懷抱。
草,草。折宜,看好。滿地生,催人老。金殿玉砌,
荒城古道。青青千裡遙,悵悵三春早。每逢南北離別,
乍逐東西傾倒。一身本是山中人,聊與王孫慰懷抱。
明代:
鄭學醇
文若家聲自朗陵,當涂世裔是曹騰。崎嶇河朔相從意,四百年間又廢興。
文若家聲自朗陵,當塗世裔是曹騰。崎嶇河朔相從意,四百年間又廢興。
宋代:
釋咸杰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
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一橈劈腦沒遮攔,大海波濤徹底乾。
盡謂單傳并直指,誰知總被祖師謾。
宋代:
楊炎正
露珠點點欲團霜。分冷與紗窗。錦書不到腸斷,煙水隔茫茫。
征燕盡,塞鴻翔。睇風檣。闌干曲處,又是一番,倚盡斜陽。
露珠點點欲團霜。分冷與紗窗。錦書不到腸斷,煙水隔茫茫。
征燕盡,塞鴻翔。睇風檣。闌幹曲處,又是一番,倚盡斜陽。
宋代:
周紫芝
登臨思昔人,有意在山麓。舉首瞻孤云,悵懷思宰木。
云亦初何心,意乃自感觸。人生風木念,此念何由足。
登臨思昔人,有意在山麓。舉首瞻孤雲,悵懷思宰木。
雲亦初何心,意乃自感觸。人生風木念,此念何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