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軍跛者
回軍跛者。唐代。趙徵明。 既老又不全,始得離邊城。一枝假枯木,步步向南行。去時日一百,來時月一程。常恐道路旁,掩棄狐兔塋。所愿死鄉(xiāng)里,到日不愿生。聞此哀怨詞,念念不忍聽。惜無異人術(shù),倏忽具爾形。
[唐代]:趙徵明
既老又不全,始得離邊城。一枝假枯木,步步向南行。
去時日一百,來時月一程。常恐道路旁,掩棄狐兔塋。
所愿死鄉(xiāng)里,到日不愿生。聞此哀怨詞,念念不忍聽。
惜無異人術(shù),倏忽具爾形。
既老又不全,始得離邊城。一枝假枯木,步步向南行。
去時日一百,來時月一程。常恐道路旁,掩棄狐兔塋。
所願死鄉(xiāng)裡,到日不願生。聞此哀怨詞,念念不忍聽。
惜無異人術(shù),倏忽具爾形。
唐代·趙徵明的簡介
趙徵明,唐代詩人,天水人。《全唐詩》作“趙徵明”,存詩三首。工書,竇臮《述書賦》稱之。詩三首,皆是十分值得重視的佳作。《回軍跛者》寫一個回鄉(xiāng)的跛腳老軍,拄著“一枝假枯木”,步履維艱,“去時日一百,來時月一程”(當(dāng)年去邊城時能日行百里,現(xiàn)在退役還鄉(xiāng)整整一個月才行短短一程),時刻擔(dān)心自己會倒在路旁,“掩棄狐兔塋”,“所愿死鄉(xiāng)里,到日不愿生”(唯一的心愿是能趕回家鄉(xiāng),立刻死掉),此情此景真令人痛斷肝腸,其藝術(shù)感染力與三國時王粲著名的《七哀詩》相仿佛。后兩首分別寫死別、生離,亦皆寫得悲氣彌天,讀之淚泫,足見徵明鋪陳渲染之功夫。
...〔
? 趙徵明的詩(2篇) 〕
明代:
霍與瑕
二月多煙三月風(fēng),山花多是滿岡紅。一囊收取春光盡,付與奚奴寄大同。
二月多煙三月風(fēng),山花多是滿岡紅。一囊收取春光盡,付與奚奴寄大同。
:
郭印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
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nóng)慶有年。
草木藏春柳報先,誰將蒼馭快如鞭。
夜中一雨知無價,陌上三農(nóng)慶有年。
清代:
王泰偕
道出錢塘江,十里無頑壤。斗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
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
道出錢塘江,十裡無頑壤。鬥然怒潮來,激岸成滉瀁。
波勢倏低昂,帆影隨俯仰。蛟涎濺衣濕,鹢舟蕩人晃。
:
汪精衛(wèi)
朝暉流影入云羅,盡熨風(fēng)紋似鏡磨。一種清明和悅意,欲將坦蕩托微波。
朝暉流影入雲(yún)羅,盡熨風(fēng)紋似鏡磨。一種清明和悅意,欲將坦蕩托微波。
明代:
伍瑞隆
暖風(fēng)微雨晝迷冥,深院無人處處鶯。未必詔華從此擲,不須愁怨卻悲鳴。
暖風(fēng)微雨晝迷冥,深院無人處處鶯。未必詔華從此擲,不須愁怨卻悲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