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二十四詠 其三 浮邱峰
嵩山二十四詠 其三 浮邱峰。宋代。樓異。 誰知方丈與瀛洲,塵世紛紛漫白頭。不到嵩山最高處,世人容易揖浮邱。
[宋代]:樓異
誰知方丈與瀛洲,塵世紛紛漫白頭。不到嵩山最高處,世人容易揖浮邱。
誰知方丈與瀛洲,塵世紛紛漫白頭。不到嵩山最高處,世人容易揖浮邱。
唐代·樓異的簡介
(?—1123)明州奉化人,徙居鄞縣,字試可。樓郁孫。神宗元豐八年進士。調汾州司理參軍。遷大宗正丞,度支員外郎。以養親求知泗州,復為左司郎中、鴻臚卿。徽宗政和末,知隨州、明州,屢治湖為田,以增歲糧,但湖水盡泄,自是苦旱,鄉人怨之。方臘起事時,以善理城戍,進徽猷閣直學士,知平江府。
...〔
? 樓異的詩(24篇) 〕
宋代:
鄧林
六出花開不待春,滕神工巧奪天真。野人富貴無心得,門巷璚瑤一夜新。
六出花開不待春,滕神工巧奪天真。野人富貴無心得,門巷璚瑤一夜新。
唐代:
李山甫
國東王氣凝蒲關,樓臺帖出晴空間。紫煙橫捧大舜廟,
黃河直打中條山。地鎖咽喉千古壯,風傳歌吹萬家閑。
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
國東王氣凝蒲關,樓臺帖出晴空間。紫煙橫捧大舜廟,
黃河直打中條山。地鎖咽喉千古壯,風傳歌吹萬家閑。
來來去去身依舊,未及潘年鬢已斑。
宋代:
辛棄疾
每因種樹悲年事,待看成陰是幾時。
眼見子孫孫又子,不如栽竹繞園池。
每因種樹悲年事,待看成陰是幾時。
眼見子孫孫又子,不如栽竹繞園池。
宋代:
張方平
不必山林遠,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
不必山林遠,且離朝市喧。前軒好風月,高客共琴樽。
在所同浮世,何須憶故園。八瓊還返事,聊更話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