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唐代。白居易。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唐代]:白居易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
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譯文
白浪一望無邊,與海相連,岸邊的沙子也是一望無際。日
復一日,年復一年.海浪從不停歇地淘著沙子,于是滄海桑田的演變就這樣出現。
注釋
東海變桑田:神話中仙人麻姑,自稱已見過三次東海變為桑田。后來指世事發生的變化很大。
這首詞指出了潮汐漲落的規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斷沖擊著海岸,使海岸不斷發生變遷。盡管這種變化不易測量,但洪濤變平野,綠島成桑田在不知不覺地發生著。
唐代·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
? 白居易的詩(2585篇) 〕
清代:
姚燮
愁聽殘蟀語荒菅,添爇明燈照酒顏。共苦干戈催白發,幾勞風雨夢青山。
挽衣似喜吾身在,話舊難為此夕閒。屈指故人都宿草,眼前尚有茂先孱。
愁聽殘蟀語荒菅,添爇明燈照酒顔。共苦幹戈催白發,幾勞風雨夢青山。
挽衣似喜吾身在,話舊難為此夕閒。屈指故人都宿草,眼前尚有茂先孱。
宋代:
章楶
楩楠百尺馀,排列拱檐際。畏日自成陰,隆冬寧滅翠。
虛曠得寂理,懶僻恣濃睡。誰知官府中,獲此沖漠味。
楩楠百尺馀,排列拱檐際。畏日自成陰,隆冬甯滅翠。
虛曠得寂理,懶僻恣濃睡。誰知官府中,獲此沖漠味。
明代:
王恭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
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解印行歌出將營,千軍流淚共含情。鄒陽書上誰稱屈,王粲才高賦謾成。
天連故國銅魚遠,霜落寒江白雁鳴。自愧神交驚此別,不堪離恨更沾纓。
明代:
康海
燕家小妓石榴裙,笑酌雚把似君。
玉面未從花里出,瑤箏先向月中聞。
燕家小妓石榴裙,笑酌雚把似君。
玉面未從花裡出,瑤箏先向月中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