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天·詠湯
杏花天·詠湯。宋代。吳文英。 蠻姜豆蔻相思味。算卻在、春風舌底。江清愛與消殘醉。悴憔文園病起。停嘶騎、歌眉送意。記曉色、東城夢里。紫檀暈淺香波細。腸斷垂楊小市。
[宋代]:吳文英
《杏花天》,雙調小令,五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韻。此詞長短句稍近《端正好》詞,區別在于:《端正好》詞六字句折腰;《杏花天》詞六字句連為一氣。
“蠻姜”兩句,先述湯中調料。“蠻姜”、“豆蔻”都是調味佳品。此言將蠻姜、豆蔻放入湯中,使湯更為鮮辣、香氣誘人,嘗了這湯后,舌底如沐春風,令人經久難忘。“江清”兩句,述湯的作用。言這湯汁清冽誘人,最能消解酒后的殘醉,而湯中誘人的香氣,使老病的詞人聞到后,自覺病情稍減,竟能起床來想一嘗鮮味。上片寫湯中調料及湯的作用。
“停嘶騎”兩句,寫售湯之處。言湯香四溢,使男的停馬留步,女的眉梢含意,過往行人都希望能嘗嘗這種香湯美味。而出售這種香湯的地方,記得就在東城邊,每天凌晨擺設的小攤之中。“紫檀”兩句,承上再贊攤中香湯。言紫檀色的香湯,不斷地在鍋中翻滾,就在數株垂楊下的小攤上不斷散發出令人垂涎欲滴、斷腸掛肚的香味來。下片重在贊香湯攤。
夏承燾箋:近人周泳先云:“宋人詠茶、詠湯各詞,皆宴席進茶、進湯時所作,以付歌妓者。”此詞有“記曉色東城夢里”當在妓家歸來之作。可與《玉樓春·京市舞女》中“問稱家住城東陌”句參看。
唐代·吳文英的簡介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致,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后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
? 吳文英的詩(325篇) 〕
宋代:
楊萬里
不是城中是甑中,雨余日色更明紅。
若為飛上金山頂,獨立長江萬里風。
不是城中是甑中,雨餘日色更明紅。
若為飛上金山頂,獨立長江萬裡風。
:
釋師范
晴空霹靂絕追尋,聽者須教辨者音。
坐斷封疆行正令,迥然超越去來今。
晴空霹靂絕追尋,聽者須教辨者音。
坐斷封疆行正令,迥然超越去來今。
元代:
曹伯啟
辭鄉彈指浹旬過,謾擬長松帶女蘿。僧室夢回愁思冗,侯門食罷強顏多。
世途千里心如折,茅屋雙親鬢已皤。富貴本來勤苦得,不須彈鋏動高歌。
辭鄉彈指浹旬過,謾擬長松帶女蘿。僧室夢回愁思冗,侯門食罷強顔多。
世途千裡心如折,茅屋雙親鬢已皤。富貴本來勤苦得,不須彈鋏動高歌。
明代:
王夫之
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
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
湘波一尺阻東西,湘草湘煙入望迷。碧海相看消鏡雪,丹經何術煉銀泥。
歸舟吳越迎歌扇,潭水滄浪廢杖藜。問訊綏山桃幾熟,飛花好寄五陵溪。
明代:
區大相
家住層城接御溝,承恩使越錦衣游。尺書入報明光殿,東盡扶桑看海流。
家住層城接禦溝,承恩使越錦衣遊。尺書入報明光殿,東盡扶桑看海流。
:
張力夫
郁郁哀牢嶺,悠悠戛灑江。風清民抱樸,寨老樹傳邦。
萬物存靈魄,千年佑土龐。花街生妙趣,卜少試新腔。
郁郁哀牢嶺,悠悠戛灑江。風清民抱樸,寨老樹傳邦。
萬物存靈魄,千年佑土龐。花街生妙趣,蔔少試新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