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涼州尹臺寺
登涼州尹臺寺。唐代。岑參。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清唱云不去,彈弦風颯來。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唐代]:岑參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
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
清唱云不去,彈弦風颯來。
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
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
清唱雲不去,彈弦風颯來。
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譯文
在這塞外苦寒之地,直到三月春半時,梨花才開始綻放。
于是我同寺中的老僧吃完飯,又登上了夫人臺。
那清越的歌聲令白云停遏,那優美而淡雅的琴韻像清風颯然吹過一般。
我也應該倒騎著馬,像山公那樣酩酊大醉而歸。
注釋
因:副詞,于是。
更:復再。
云不去:典出《列子·湯問》:“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
山公:即晉山簡。
登涼州尹臺寺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公元751年(天寶十年)春季。詩人于梨樹花開時節游尹臺寺,登夫人臺并聽人高歌,深為其陶醉,只覺得可“倒載”而歸。
參考資料:
1、于海娣 等.唐詩鑒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89-190頁
這是一首極具情趣的塞外踏春詩。全詩從三月春始至、梨花遲遲開之景入手,給人以奇異驚喜之感,讓人不由對漠北溫馨的一面倍感心怡;于是詩人登山賞花,遂入禪寺,得見寺中古跡;然后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潛心品味“只應天上有”的絕妙韻律;最后以古人放達、游牧的故事中襯托自己此時此刻陶醉其間的心情。詩文在意興盎然的情趣中結束,讀來仍感余韻綿綿,結尾一聯與王維“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更有異曲同工之妙。
唐代·岑參的簡介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1-2] 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后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歷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
? 岑參的詩(374篇) 〕
宋代:
趙蕃
思人幾作訪茶山,竹密如云不敢刪。未覺風流成歲遠,政繇伯仲力追還。
長公舊日曾一識,末路后來遭百艱。邂逅探囊得行記,贈公試遣略承顏。
思人幾作訪茶山,竹密如雲不敢刪。未覺風流成歲遠,政繇伯仲力追還。
長公舊日曾一識,末路後來遭百艱。邂逅探囊得行記,贈公試遣略承顔。
明代:
釋函可
鐘山王氣散殘霞,猶向烏衣識舊家。義士肝腸才子韻,人間富貴夢中花。
已知麟閣三秋草,何處青門五色瓜。珍重玉函天藻在,佇看溟渤又飛沙。
鐘山王氣散殘霞,猶向烏衣識舊家。義士肝腸才子韻,人間富貴夢中花。
已知麟閣三秋草,何處青門五色瓜。珍重玉函天藻在,佇看溟渤又飛沙。
明代:
韓日纘
為問朝衣夜向晨,王程留滯動經旬。人間添線憐貧女,天上傳餐賜近臣。
預遣荔生能應節,即防柳弱欲偷春。應知晴日無云物,肅望分明見北辰。
為問朝衣夜向晨,王程留滯動經旬。人間添線憐貧女,天上傳餐賜近臣。
預遣荔生能應節,即防柳弱欲偷春。應知晴日無雲物,肅望分明見北辰。
近代:
許南英
怯寒先著薄綿衣,竟與三春意態非。已似韋娘金縷盡,那堪蘇小玉繩???
樓臺有客憐相望,燕雁憑君記代飛。一為停驂思往事,宦情、鄉夢兩相違!
怯寒先著薄綿衣,竟與三春意態非。已似韋娘金縷盡,那堪蘇小玉繩稀?
樓臺有客憐相望,燕雁憑君記代飛。一為停驂思往事,宦情、鄉夢兩相違!
宋代:
趙蕃
流水疏梅我有詩,偶來重見雪離披。
五年不蹋常山路,咫尺寧乖一赴期。
流水疏梅我有詩,偶來重見雪離披。
五年不蹋常山路,咫尺甯乖一赴期。
:
韜光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
惟能引水種金蓮。白云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飛錫去,恐妨鶯囀翠樓前。
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倚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
惟能引水種金蓮。白雲乍可來青嶂,明月難教下碧天。
城市不能飛錫去,恐妨鶯囀翠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