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明朝·憶昔花間初識面
賀明朝·憶昔花間初識面。唐代。歐陽炯。 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輕轉。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碧梧桐鎖深深院,誰料得兩情,何日教繾綣?羨春來雙燕,飛到玉樓,朝暮相見。
[唐代]:歐陽炯
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輕轉。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
碧梧桐鎖深深院,誰料得兩情,何日教繾綣?羨春來雙燕,飛到玉樓,朝暮相見。
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輕轉。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撚,雙鳳金線。
碧梧桐鎖深深院,誰料得兩情,何日教繾綣?羨春來雙燕,飛到玉樓,朝暮相見。
這首詞寫男子對情人的懷念。
上片追憶與女子初次見面的情景,由“憶昔”領起,“花間初識面”,含義有二:一是所見之地在花下;二是所見之人,面亦如花。“紅袖”二句正面寫女子的嬌羞之態;“石榴裙帶”三句寫其細微動作,側面表現她的柔媚之情。
下片是現實的懷想,分兩層寫出:“碧梧”三句,念及情人深閨難出,繾綣無期;“羨春來雙燕”三句,就眼前景,人與物比,羨雙燕朝暮雙飛,襯托自己的孤獨;同時也含有雙燕自由而多情,朝暮能與自己相會,而所愛之人卻難相見。
唐代·歐陽炯的簡介
(896-971)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任職為中書舍人。據《宣和畫譜》載,他事孟昶時歷任翰林學士、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隨孟昶降宋后,授為散騎常侍,工詩文,特別長于詞,又善長笛,是花間派重要作家。
...〔
? 歐陽炯的詩(47篇) 〕
明代:
唐之淳
水生華發草毿毿,春半人家未浴蠶。一夜雨聲淮泗白,卻疑蓬底睡江南。
水生華發草毿毿,春半人家未浴蠶。一夜雨聲淮泗白,卻疑蓬底睡江南。
元代:
黃璋
斯文今有主,一代頌鴻儒。道紹二程學,齡登九老圖。
化裁金作礪,持守玉為壺。我輩蒙嘉惠,稱揚豈近諛。
斯文今有主,一代頌鴻儒。道紹二程學,齡登九老圖。
化裁金作礪,持守玉為壺。我輩蒙嘉惠,稱揚豈近諛。
宋代:
范仲淹
履癸昆吾禍莫移,應天重造帝王基。
子孫何事為炮烙,不念嘻吁祝網時。
履癸昆吾禍莫移,應天重造帝王基。
子孫何事為炮烙,不念嘻籲祝網時。
:
李宣龔
事業欲安說,溪邊柳成圍。當時叩門人,百過亦已衰。
此園在城東,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貴耳,濁醪爭載窺。
事業欲安說,溪邊柳成圍。當時叩門人,百過亦已衰。
此園在城東,地偏故自奇。世俗便貴耳,濁醪爭載窺。
近代:
章士釗
昨宵失睡仍朝起。愁人向乏銷愁計。涼日上珠蘭。秋風一味寒。
添衣窗下坐。冷燕檐前過。燕語似將離。丁寧春社時。
昨宵失睡仍朝起。愁人向乏銷愁計。涼日上珠蘭。秋風一味寒。
添衣窗下坐。冷燕檐前過。燕語似將離。丁甯春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