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七夕。宋代。李廌。 七夕知何夕,云是牛女期。俚俗具瓜華,階除兒女嬉。繁星爛煌煌,流月湛沉輝。群兒望鵲橋,橋端七寶帷。彷佛想言笑,薌澤疑煙霏。人間光陰速,天上日月遲。隔歲等旦暮,會遇未應(yīng)稀。愿言停笑驩,察我心所祈。我欲賜新巧,智術(shù)妙通微。金針度彩縷,寶奩卜蛛絲。我嗟兒女愚,勤勞徒爾為。巧拙天所賦,乞憐真可嗤。故拙不可厭,吾寧鈍如椎。借云得新巧,無乃醇愈漓。吾觀天垂象,列星有攸司。牽牛常服箱,織女不下機。牽牛教人巧,積倉歲無饑。織女教人巧,笥篋余裳衣。伊誰詢兒女,組繡窮毫厘。年年渡河漢,秋至次舍移。宣淫五云上,此論乃吾欺。吾為牛女辨,欲判千古疑。
[宋代]:李廌
七夕知何夕,云是牛女期。
俚俗具瓜華,階除兒女嬉。
繁星爛煌煌,流月湛沉輝。
群兒望鵲橋,橋端七寶帷。
彷佛想言笑,薌澤疑煙霏。
人間光陰速,天上日月遲。
隔歲等旦暮,會遇未應(yīng)稀。
愿言停笑驩,察我心所祈。
我欲賜新巧,智術(shù)妙通微。
金針度彩縷,寶奩卜蛛絲。
我嗟兒女愚,勤勞徒爾為。
巧拙天所賦,乞憐真可嗤。
故拙不可厭,吾寧鈍如椎。
借云得新巧,無乃醇愈漓。
吾觀天垂象,列星有攸司。
牽牛常服箱,織女不下機。
牽牛教人巧,積倉歲無饑。
織女教人巧,笥篋余裳衣。
伊誰詢兒女,組繡窮毫厘。
年年渡河漢,秋至次舍移。
宣淫五云上,此論乃吾欺。
吾為牛女辨,欲判千古疑。
七夕知何夕,雲(yún)是牛女期。
俚俗具瓜華,階除兒女嬉。
繁星爛煌煌,流月湛沉輝。
群兒望鵲橋,橋端七寶帷。
彷佛想言笑,薌澤疑煙霏。
人間光陰速,天上日月遲。
隔歲等旦暮,會遇未應(yīng)稀。
願言停笑驩,察我心所祈。
我欲賜新巧,智術(shù)妙通微。
金針度彩縷,寶奩蔔蛛絲。
我嗟兒女愚,勤勞徒爾為。
巧拙天所賦,乞憐真可嗤。
故拙不可厭,吾甯鈍如椎。
借雲(yún)得新巧,無乃醇愈漓。
吾觀天垂象,列星有攸司。
牽牛常服箱,織女不下機。
牽牛教人巧,積倉歲無饑。
織女教人巧,笥篋餘裳衣。
伊誰詢兒女,組繡窮毫厘。
年年渡河漢,秋至次舍移。
宣淫五雲(yún)上,此論乃吾欺。
吾為牛女辨,欲判千古疑。
唐代·李廌的簡介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xué)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fā)奮自學(xué)。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yīng)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
? 李廌的詩(227篇) 〕
明代:
胡應(yīng)麟
乞得真形圖,五嶽在指掌。撫琴一動操,欲令衆(zhòng)山響。
明代:
郭之奇
結(jié)繩時遠(yuǎn),眾口喁噞。載聲于腕,墨深管铦。陷文不顧,甘諛樂疢,諱疾忘砭。
誰能響邇,或恐揚燖。宜彼金人,銘背三緘。
結(jié)繩時遠(yuǎn),衆(zhòng)口喁噞。載聲于腕,墨深管铦。陷文不顧,甘諛樂疢,諱疾忘砭。
誰能響邇,或恐揚燖。宜彼金人,銘背三緘。
清代:
翁心存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里與萬里,極目何能望。
嚙指忽心動,引領(lǐng)祇內(nèi)傷。伊余髫齔時,隨侍于朐陽。
人子朝暮出,倚閭尚徬徨。千裡與萬裡,極目何能望。
齧指忽心動,引領(lǐng)祇內(nèi)傷。伊餘髫齔時,隨侍于朐陽。
明代:
李攀龍
南冠君子系京華,秋色傷心廣柳車。此地由來多俠客,不知誰是魯朱家。
南冠君子系京華,秋色傷心廣柳車。此地由來多俠客,不知誰是魯朱家。
:
劉摰
水落溪橋霜未寒,岡林平淺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蔥底,寺在崎嶇屈曲間。
水落溪橋霜未寒,岡林平淺是西山。路穿峭茜青蔥底,寺在崎嶇屈曲間。
宋代:
梅堯臣
舟車歷盡險,風(fēng)物乃還君。
俎肉應(yīng)多味,虞韶不復(fù)聞。
舟車曆盡險,風(fēng)物乃還君。
俎肉應(yīng)多味,虞韶不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