酴醾依柏引蔓上冒其顛
酴醾依柏引蔓上冒其顛。宋代。崔鶠。 春風亦已老,自厭丹采媚。獨留白雪藥,灑此千尺翠。嵯峨珠籠冠,縹緲冒佛髻。幽香勿襲人,恐為真色累。但原保明姿,終日奉清對。要之萬物夥,汙潔自有類。
[宋代]:崔鶠
春風亦已老,自厭丹采媚。
獨留白雪藥,灑此千尺翠。
嵯峨珠籠冠,縹緲冒佛髻。
幽香勿襲人,恐為真色累。
但原保明姿,終日奉清對。
要之萬物夥,汙潔自有類。
春風亦已老,自厭丹采媚。
獨留白雪藥,灑此千尺翠。
嵯峨珠籠冠,縹緲冒佛髻。
幽香勿襲人,恐為真色累。
但原保明姿,終日奉清對。
要之萬物夥,汙潔自有類。
唐代·崔鶠的簡介
崔鶠(yǎn),元佑進士,任鳳州(今陜西鳳縣東)司戶參軍、筠州(今江西高安)推官。宣和六年(1124)起用為寧化軍(治所在今山西靜樂北寧化)通判,召為殿中侍御史。宋欽宗即位,以諫官召用,上書論蔡京之奸時,曾論及當時的文禁:“若蘇軾、黃庭堅之文章,范鎮、沈括之雜說,悉以嚴刑重賞,禁其收藏。其苛錮多士,亦已密矣。”而此時北宋垂亡矣。他深知局勢難以挽回,“每嘆天下事不可為”(呂本中《師友雜志》),不久得攣疾而卒。
...〔
? 崔鶠的詩(38篇) 〕
唐代:
唐彥謙
虞鄉縣西郭,改觀揖中條。第蓄終南小,交□□□遙。
崦深應有寺,峰近恐通橋。為語前村叟,他時寄采樵。
虞鄉縣西郭,改觀揖中條。第蓄終南小,交□□□遙。
崦深應有寺,峰近恐通橋。為語前村叟,他時寄采樵。
明代:
皇甫汸
窈窕一佳人,鉛華世絕倫。花因解語艷,山入畫眉顰。
寶髻隨時廣,羅衣逐態新。坐令幽谷里,無夜不生春。
窈窕一佳人,鉛華世絕倫。花因解語豔,山入畫眉顰。
寶髻隨時廣,羅衣逐態新。坐令幽谷裡,無夜不生春。
明代:
王世貞
祖道春明三載強,宛如蘇李賦河梁。君應食酒談廷尉,我但登臨憶侍郎。
一棹不妨衣帶水,九秋誰拂蒯緱霜。祗園處處堪題石,莫遣青山負舉觴。
祖道春明三載強,宛如蘇李賦河梁。君應食酒談廷尉,我但登臨憶侍郎。
一棹不妨衣帶水,九秋誰拂蒯緱霜。祗園處處堪題石,莫遣青山負舉觴。
明代:
謝榛
仙郎近卜居,幾乘載圖書。鄰里通名后,墻頭過酒初。
漏沉丹禁遠,燭動碧窗虛。補袞才無暇,明朝向石渠。
仙郎近蔔居,幾乘載圖書。鄰裡通名後,牆頭過酒初。
漏沉丹禁遠,燭動碧窗虛。補袞才無暇,明朝向石渠。
清代:
何道生
三人合畫議誰始,兩峰友梅張風子。鋪將一幅溪藤紙,筆聲颯颯風生耳。
一氣呵成十五指,烘染如以水濟水。是時木脫秋氣高,仿佛滿屋生風濤。
三人合畫議誰始,兩峰友梅張風子。鋪將一幅溪藤紙,筆聲颯颯風生耳。
一氣呵成十五指,烘染如以水濟水。是時木脫秋氣高,仿佛滿屋生風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