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臺懷古 其二 章華臺
十臺懷古 其二 章華臺。元代。吳師道。 靈王傾國崇臺宇,按劍章華睨中土。弁裳伏地走諸侯,鐘鼓凌空震三楚。騁驕不畏伍子謀,落成乞與吳兵游。孤舟竟走江上路,塊土獨枕山中愁。十年伯氣終蕭索,回首華容歸不得。饑魂漂泊啼秋煙,細腰卻舞新王前。
[元代]:吳師道
靈王傾國崇臺宇,按劍章華睨中土。弁裳伏地走諸侯,鐘鼓凌空震三楚。
騁驕不畏伍子謀,落成乞與吳兵游。孤舟竟走江上路,塊土獨枕山中愁。
十年伯氣終蕭索,回首華容歸不得。饑魂漂泊啼秋煙,細腰卻舞新王前。
靈王傾國崇臺宇,按劍章華睨中土。弁裳伏地走諸侯,鐘鼓淩空震三楚。
騁驕不畏伍子謀,落成乞與吳兵遊。孤舟竟走江上路,塊土獨枕山中愁。
十年伯氣終蕭索,回首華容歸不得。饑魂漂泊啼秋煙,細腰卻舞新王前。
唐代·吳師道的簡介
吳師道(1283—1344),字正傳,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歲。聰敏善記誦,詩文清麗。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乃致力理學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學說。元至治元年(1321)登進士第。授高郵縣丞,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因為官清正,被薦任國子助教,延祐間,為國子博士,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后再遷奉議大夫。以禮部郎中致仕,終于家。生平以道學自任,晚年益精于學,剖析精嚴。
...〔
? 吳師道的詩(129篇) 〕
明代:
魏觀
樽酒西郊慰遠還,梅花春意正相關。幽棲只好山林下,至樂無如畎畝間。
為說柴桑三徑在,肯容莘野一犁閒。斯文更有殷勤祝,烱烱明珠照二鬟。
樽酒西郊慰遠還,梅花春意正相關。幽棲隻好山林下,至樂無如畎畝間。
為說柴桑三徑在,肯容莘野一犁閒。斯文更有殷勤祝,烱烱明珠照二鬟。
宋代:
釋師觀
唇上碧斑賓豹博,舌頭當的帝都丁。
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唇上碧斑賓豹博,舌頭當的帝都丁。
頻呼小玉元無事,隻要檀郎認得聲。
近代:
常燕生
掉臂兵叢自在行,歸來依舊一書生。酒邊結客千金盡,帳下翻瀾四座驚。
莫惜華年今冉冉,但期民物各平平。春寒喜孕新桐熟,二月江濤撼霧城。
掉臂兵叢自在行,歸來依舊一書生。酒邊結客千金盡,帳下翻瀾四座驚。
莫惜華年今冉冉,但期民物各平平。春寒喜孕新桐熟,二月江濤撼霧城。
明代:
釋函是
買斷青山長白云,閒栽桃李兩溪分。別來樵徑新松竹,憶去籬笆舊見聞。
佇立不堪人境異,遙看空見水天文。誰能千里謀晨夕,歸掩柴扉寄與君。
買斷青山長白雲,閒栽桃李兩溪分。別來樵徑新松竹,憶去籬笆舊見聞。
佇立不堪人境異,遙看空見水天文。誰能千裡謀晨夕,歸掩柴扉寄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