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躬之節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躬:自身;匪躬:指為君主盡忠而不顧自身;節:節操。指不顧自家性命而盡忠王室的節操。
出處《晉書·李胤傳》:“詔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節,使領司隸校尉。”
例子唐·韓愈《爭臣論》:“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
基礎信息
拼音fěi gōng zhī jié
注音ㄈㄟˇ ㄍㄨㄥ ㄓ ㄐ一ㄝˊ
繁體匪躳之節
感情匪躬之節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用于人的節操。
近義詞匪躬之操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經幫緯國(意思解釋)
- 全科人兒(意思解釋)
- 紫陌紅塵(意思解釋)
- 用心良苦(意思解釋)
- 空谷傳聲(意思解釋)
- 源源不斷(意思解釋)
- 毀于一旦(意思解釋)
- 汗牛充棟(意思解釋)
- 昂藏七尺(意思解釋)
- 敷衍了事(意思解釋)
- 讜言直聲(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少(意思解釋)
- 抱恨黃泉(意思解釋)
- 陽春白雪(意思解釋)
- 通俗易懂(意思解釋)
- 滿園春色(意思解釋)
- 閑情逸趣(意思解釋)
- 狼吞虎咽(意思解釋)
- 卑鄙齷齪(意思解釋)
- 打退堂鼓(意思解釋)
- 充耳不聞(意思解釋)
- 苦口婆心(意思解釋)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釋)
- 鷸蚌相爭(意思解釋)
- 圓鑿方枘(意思解釋)
- 慌不擇路(意思解釋)
- 茍合取容(意思解釋)
- 拼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意思解釋)
※ 匪躬之節的意思解釋、匪躬之節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繩之以法 | 繩:準繩;引申為制裁;之:代詞代犯法的人;以:用;拿;法:法律;法令。用法律作準繩;給予制裁。 |
翹尾巴 | 翹:向上昂起。比喻驕傲或自鳴得意。 |
個人主義 | 個人本身的利益應該高于一切的道德學說或原則,道德的自私自利。 |
清清楚楚 | 清晰明白有條理。 |
狐死首丘 | 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過而能改 | 有了錯誤就能改正。 |
儉以養德 | 節儉有助于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
便還就孤 | 就撤回到我這里.。 |
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意興索然 | 索然:全無,空盡。興致全無。形容一點興致也沒有。亦作“興致索然”。 |
風情月意 | 指男女相互愛戀的情思。同“風情月思”。 |
斷織勸學 |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
粉墨登場 |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
白草黃云 | 形容邊塞荒漠凄涼的景象。 |
斗南一人 | 斗南:北斗星以南。指天下,海內。指天下絕無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識獨一無二。 |
運籌帷幄 | 運籌:籌劃;策劃。帷幄:軍中營帳。原指在營帳中謀劃制定作戰的方法策略。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樂以忘憂 | 由于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
匪夷所思 | 匪;即“非”;不是;夷:通“彝”;法度、常規;引申為尋常的;一般的。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形容人的思想、言談、技藝、事情等離奇;超出尋常。 |
細水長流 | 細:微小。比喻節約使用財物;使經常不缺用。也比喻一點一滴不間斷做某件事。 |
圖窮匕見 | 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來的目的。窮:盡;匕:匕首;短劍。 |
離本趣末 |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 |
暴露無遺 | 暴露:顯露;顯現;遺:遺漏。全部、徹底地暴露了出來;沒有絲毫遺漏。 |
屨及劍及 | 屨:鞋;及:趕上。形容人奮發興起,行動果斷迅速 |
東道主 |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