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來之,則安之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出處先秦 孟軻《論語 季氏》:“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例子但既來之,則安之,姑且住下再說。(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0二回)
基礎信息
拼音jì lái zhī,zé ān zhī
注音ㄐ一ˋ ㄌㄞˊ ㄓ,ㄗㄜˊ ㄢ ㄓ
繁體既來之,則安之
正音“則”,不能讀作“zhé”。
感情既來之,則安之是中性詞。
用法復句式;作狀語;表示既然來了就要安心。
辨形“既”,不能寫作“即”。
近義詞隨遇而安
反義詞來無影,去無蹤
英語Since you have come; take your ease.
日語乗りかかった舟(ふね)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居功自滿(意思解釋)
- 肝髓流野(意思解釋)
- 迷而不反(意思解釋)
- 鷗鳥不下(意思解釋)
- 鑒影度形(意思解釋)
- 生龍活虎(意思解釋)
- 自強不息(意思解釋)
- 源源不斷(意思解釋)
- 今來古往(意思解釋)
- 角巾素服(意思解釋)
- 目不斜視(意思解釋)
- 纏綿悱惻(意思解釋)
- 斷香零玉(意思解釋)
- 不可磨滅(意思解釋)
- 共為唇齒(意思解釋)
- 家破人亡(意思解釋)
- 短壽促命(意思解釋)
- 笑貌聲音(意思解釋)
- 會少離多(意思解釋)
- 匪夷所思(意思解釋)
- 敗德辱行(意思解釋)
- 奮起直追(意思解釋)
- 臉黃肌瘦(意思解釋)
- 力屈道窮(意思解釋)
- 橫拖倒扯(意思解釋)
- 發人深思(意思解釋)
- 善自為謀(意思解釋)
- 古來今往(意思解釋)
※ 既來之,則安之的意思解釋、既來之,則安之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禍亂滔天 | 形容災禍、戰亂極其嚴重,天下動蕩不安。 |
過五關,斬六將 | 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
弦外之響 | 比喻言外之意。 |
骨肉離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比喻親人分散,不能團聚。 |
流離顛沛 | 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
庖丁解牛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多情善感 | 感情豐富,容易傷感。 |
百無一是 | 是:對的;正確的。一點正確的地方也沒有。 |
吃不了兜著走 |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 |
逆來順受 | 逆:不順;順:順從;受:忍受。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不作反抗。 |
命與仇謀 | 仇:仇敵。命運使自己經常與仇人打交道。形容命運不好,常遇挫折。 |
妻兒老少 | 見“妻兒老小”。 |
國無寧日 | 寧:安寧。國家沒有太平的時候。 |
斷織勸學 | 原指東漢時樂羊子妻借切斷織機上的線,來諷喻丈夫不可中途廢學。后比喻勸勉學習。 |
欺人自欺 | 自欺:自我欺騙。欺騙自己,也欺騙別人。 |
綿里藏針 | 綿絮里邊藏著針。比喻外表溫柔;內心尖刻厲害;也比喻柔中有剛。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無影無蹤 | 蹤:蹤跡。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汲汲顧影 | 惶惶然自顧其影,孤苦失望的樣子。也指頻頻地自顧其影,洋洋得意的樣子。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
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
歲寒三友 | 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
悲不自勝 | 勝:經受得住。悲傷得使自己經受不住了。形容傷感至極;情難自禁。 |
走過場 | 形容辦事只在形式上過一下,卻不實干。 |
沉魚落雁 | 沉:使下沉;落:使落下。原指女子貌美;使游魚下沉;使飛雁降落;不敢與之比美。后來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
張徨失措 | 見“張皇失措”。 |
餓殍滿道 |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
善自為謀 | 善于替自己打算。也指替自己好好地想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