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類型:專業課
課程性質:必修
面向專業:建筑學、城市規劃、風景園林
學時:2周
學分:2
01
課程負責人簡介
程然
程然、男、1982年4月出生、副教授、碩士。
近5年承擔建筑設計基礎、建筑設計、營造實驗、建筑木作、畢業設計等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借助學分制改革完成了線下實驗室與線上配套課程的建設,構建了以課程網站平臺、創新實驗室、綜合評價體系三位一體支撐下的設計實踐課程教學體系。積極投身教學研究。2018年獲得第八屆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營造實驗》獲選為校級教學模式改革試點課程;2017年《基于學分制改革的開放性建構實驗課程建設研究》獲批省級教研教改立項。指導學生參加國際、國內高層次創新創業競賽獲獎累計三十余項。
在本課程中承擔組織教學及課程教學任務,主要研究方向為建筑設計及建構原理。作為綜合營造實驗室負責人承擔課程輔助實驗室的建設及運行。
02
課程團隊主要成員簡介
郝赤彪
郝赤彪、男、1960年9月出生、教授、碩士。負責課程大綱編制及課程作業評審。主持國家、省市級校驗、科研課題10余項,主創建筑、規劃、景觀設計作品及工程200余項。獲得省、市設計獎20余項。2010年獲“山東省教學名師”稱號。
許從寶
許從寶、男、1970年7月出生、教授、博士。負責營造指導及課程作業評審。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健康城市及規劃設計、建筑學教育史、現代建筑設計理論與方法、現當代建筑技術及集成。
王少飛
王少飛、男、1979年9月出生、副教授、碩士。主要負責課程大綱編制及課程組織。獲得第八屆山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山東省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青島市優秀勘察設計三等獎。
03
課程目標
青島理工大學建筑學專業為第四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學科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建筑學專業復合型創新人才。
營造實驗課程的建設理念在于建構綜合性實踐平臺課程。縱向圍繞建筑設計課程進行設計實踐,橫向聯系各基礎理論課程在設計中的應用。建立從設計到建造全過程的學習框架。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提供引導并培養其自我充實學習的能力。
本課程保證本科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完成一次建筑全設計周期訓練,從而使學生建立清晰的專業認知,明確相關理論課程在未來設計實踐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在建筑設計各個階段所需的復合型能力:前期調研階段的信息整合能力、概念設計階段的創新能力、方案深化階段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營造過程中的組織管理能力。
04
課程特色與創新
課程特色:
通過組織課堂基礎講授、線下實踐輔導與線上拓展學習真正實現了“設計目標引導下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課程通過體驗、試驗、檢驗這“三驗”機制的建設,充分挖掘學生自主學習潛能。提供了更為人性化,符合創造性思維成型的實踐課程編排。遵循連續性、層次性、系統性和開放性的原則,實現教師組織學習過程,學生主導學習過程的良性循環。致力于拓展性的教學組織,充分發掘網絡信息時代實體教學的珍貴資源,為學生打造全方位的學習情境。
配套課程網站建設
配套實驗室建設
教學改革創新點:
1、體現設計課程思政優勢。強調以設計服務人,以人的需求為設計的基礎準則。課程為學生服務,學生在課程中學習未來如何通過設計為社會服務;
2、實現教學的“四個轉變”:(1)教學目標由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向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塑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轉變。(2)教學活動由教師為中心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轉變。(3)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教學活動的主宰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示范者、指導者、促進者;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被灌輸的對象、教學活動的從屬變為學習過程的執行者、參與者、探索者,成為學習活動的真正主人。(4)教學場所由以教室為唯一教學場所向立體教學環境轉變,把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實驗室教學與營造現場教學緊密地結合起來。構建了以課程網站平臺、創新實驗室、綜合評價體系三位一體支撐下的設計實踐課程教學體系;
3、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與課程聯動,吸納學生參與教學組織環。綜合營造社(學生會組織)承擔了策劃課程展覽及投票和實驗室運行(實驗設備培訓及設備日常維護)。學生參與到教學與實驗室管理也使得一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更為靈活的學習實踐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保障課程能夠順利進行,使課程具備了真正的可實施性和可推廣性。
營造實驗室學生助理員遴選海報(第二輪十六進十)
05
課程相關其他風采展示
課堂教學
學生作品留言簿節選
《應用創新教學模式成就青理工學子的“時尚”表達》在山東省教育廳網站刊登
世界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理事會訪問團參觀實驗室
2019年山東省建造設計大賽一等獎
青小理薦讀
青島理工大學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