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譯文及注釋
譯文
清香的松樹葉可以用來釀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經(jīng)來臨,不知這種美酒你到底釀造了多少呢?
雖然山路崎嶇遙遠,但我不會推辭你的盛情邀請;縱使大雪厚積,也要踏雪前往拜訪,何況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春天,冰雪已經(jīng)消融。
注釋
陸澧:作者友人,生平不詳。
堪:即可以,能夠。
過:意即拜訪、探望。
鑒賞
因友人陸澧邀詩人到山中居處飲酒小敘,詩人遂賦此詩作答,表示欣然愿往。全詩以酒為引子,寫得頗具特色。
前兩句:“松葉堪為酒,春來釀幾多。”“松葉”清香,可以作為釀酒的作料,引出下文之“山路”。“春來”二字,點明時間。次句采用問句的形式,似問非問,略顯詼諧,直接道來,足見詩人與友人的濃濃真情。李商隱《和友人戲贈》之三曾云:“明珠可貴須為佩,白璧堪裁且作環(huán)?!本谱钅艽砣碎g的真情,飲酒時最容易溝通與別人的感情,作者開篇即選取這種極為平常卻又極富深情的事物,隨意而問,顯得濃情依依,輕快自然。
后兩句“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薄吧铰贰倍郑諔懊妗八扇~”。為了喝朋友的松葉酒,更為了與朋友飲酒傾談,詩人表示即使山路遙遠崎嶇,也要拜訪友人,朋友情深,于此可見一斑。而結句語意更進一層。由春來可知,此時已是春天,山中已然冰融雪化,這里詩人作了一個假設:即使積雪滿地,也要前往拜訪。此句既是說詩人自己,又似告訴友人,應該如此。結句看似平淡,實則蘊涵豐富。
這首絕句體小詩,短小而質樸,親切而自然。詩中用語極為平實,幾乎就是口頭語,然而從容寫來,淡而有味,語淺情深,言有盡而意無窮。這里有陶淵明田園詩的影子,這種風格又被后來的王維、孟浩然等發(fā)揚光大,形成山水田園一派,張九齡不愧為開啟盛唐詩風的詩壇領袖。
張九齡簡介
唐代·張九齡的簡介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 ? =$docheckrep[2]?ReplaceWriter($ecms_gr[writer]):$ecms_gr[writer]?>的詩(205篇)〕猜你喜歡
-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 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
- 八陣圖名成臥龍,六韜書功在飛熊。
-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出自 唐代 張籍: 《節(jié)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梧桐葉上三更雨,葉葉聲聲是別離。
出自 宋代 周紫芝: 《鷓鴣天·一點殘紅欲盡時》
-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出自 唐代 賀知章: 《回鄉(xiāng)偶書二首·其一》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出自 宋代 辛棄疾: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 人老去西風白發(fā),蝶愁來明日黃花。
-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