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十六
飲酒·十六。魏晉。陶淵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魏晉]:陶淵明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少年罕人事,遊好在六經。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無成。
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
敝廬交悲風,荒草沒前庭。
披褐守長夜,晨雞不肯鳴。
孟公不在茲,終以翳吾情。
譯文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愛好在六經。
行年漸至四十歲,長久隱居無所成。
最終抱定固窮節,飽受饑餓與冷。
屋風凄厲,荒草掩沒前院庭。
披衣坐守漫長夜,盼望晨雞叫天明。
沒有知音在身邊,向誰傾訴我衷情。
注釋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游好:游心,愛好。六經:六種儒家經典,指《詩》、《書》、《易》、《禮》、《樂》、《春秋》。這里泛指古代的經籍。
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時光流逝。向:接近。不惑:指四十歲。淹留:久留,指隱退無成:指在功名事業上無所成就。
竟:最終。抱:持,堅持。固窮節:窮困時固守節操,意即寧可窮困而不改其志。飽:飽經,飽受。更:經歷。
弊廬:破舊的房屋。交:接。悲風:凄厲的風。沒:掩沒,覆蓋。庭:庭院。
“披褐”二句:表現寒夜饑寒交迫的窘狀,即《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中所說“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之意。
孟公:東漢劉龔,字孟公。皇甫謐《高士傳》載:“張仲蔚,平陵人。好詩賦,常居貧素,所處蓬蒿沒人。時人莫識,惟劉龔知之?!碧諟Y明在這里是以張仲蔚自比,但是慨嘆陶淵明卻沒有劉龔那樣的知音。翳(yì):遮蔽,隱沒。此處有“郁悶”之意。
參考資料:
1、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唐代·陶淵明的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
? 陶淵明的詩(216篇) 〕
唐代:
曹鄴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閑無夢夜窗虛。
只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掃葉煎茶摘葉書,心閑無夢夜窗虛。
隻應光武恩波晚,豈是嚴君戀釣魚。
清代:
蔡新
昔聞畢宏韋偃畫古松,振筆長風浩呼哅。如何此卷僅矮幅,而多夭矯騰踔之蟠龍。
鱗爪攫拿勢莫至,濤聲在耳云蕩胸。倬哉萬松老居士,筆端具有造化工。
昔聞畢宏韋偃畫古松,振筆長風浩呼哅。如何此卷僅矮幅,而多夭矯騰踔之蟠龍。
鱗爪攫拿勢莫至,濤聲在耳雲蕩胸。倬哉萬松老居士,筆端具有造化工。
:
董紀
始終情意兩蹉跎,離恨雖多話亦多。只有茜溪溪上月,照人一直到寬河。
始終情意兩蹉跎,離恨雖多話亦多。隻有茜溪溪上月,照人一直到寬河。
:
龐嵩
木密林中出鳳梧,相年臘味稱提壺。尋幽更著東瓜步,羨爾能從亦壯夫。
木密林中出鳳梧,相年臘味稱提壺。尋幽更著東瓜步,羨爾能從亦壯夫。
清代:
張問陶
客里重為客,饑來百事非。一舟如許大,三匝竟何依。
欲死悲囊粟,無才負布衣。春鷗吾愧汝,清遠背人飛。
客裡重為客,饑來百事非。一舟如許大,三匝竟何依。
欲死悲囊粟,無才負布衣。春鷗吾愧汝,清遠背人飛。
宋代:
張擴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
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
孤山山下苔痕滑,翠竹扶疏水方折。靚妝無數招不應,曾與先生護名節。
即今湖上荊棘滿,誰見穿林度飛雪。道傍數本忽照眼,所喜風流未中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