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行
早行。唐代。杜牧。 垂鞭信馬行,數里未雞鳴。林下帶殘夢,葉飛時忽驚。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僮仆休辭險,時平路復平。
[唐代]:杜牧
垂鞭信馬行,數里未雞鳴。
林下帶殘夢,葉飛時忽驚。
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
僮仆休辭險,時平路復平。
垂鞭信馬行,數裡未雞鳴。
林下帶殘夢,葉飛時忽驚。
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
僮仆休辭險,時平路複平。
前四句寫早行所感。起早趕路,詩人沒有明說早到什么時候,他只說自己上馬啟程以后,無力地垂著馬鞭,而讓馬自己自由地前進;走過了數里,在這么長的時間里,還未聽見雞鳴。“林下帶殘夢”使人意會到詩人是由夢鄉中被喚起來上路的。以致出發以后,依然夢思縷縷,睡意綿綿,足見其趕路之早。“葉飛時忽驚”,是對上一句詩的承接和申述,進一步強調出“早行”來。“林下”和“葉飛”互文,只有在林下路過,才會被落葉所驚醒。這就把行旅者早行時的情景,十分真切地描摹了出來。
第五、六句是詩人通過自己身處的環境來寫早行。“霜凝孤鶴迥,月曉遠山橫”正反映出晚唐時期動亂的社會現實中,詩人早行時的心理狀態。此刻天時尚早,天宇大地還籠罩于一片迷蒙的夜色之中。這種情景,對于一個野旅行役者來說,是會產生一種孤獨寂寞之感的。前路漫漫,思緒紛亂,各種各樣的操心也就油然而生。“孤鶴”與其說是真實之景,還不如說是作者的自況。詩人的心緒不寧、心神不定,不言而喻。因此,這兩句詩明顯地表達出詩人早行時的那種特有的悲愴、孤度寂莫的心理感受。至此,早行時的凄清氣氛、早行者的孤苦情緒,情景交融地表現了出來。
后兩句寫作者和僮仆的交流和行為。“僮仆休辭險”,當僮仆抱怨路途艱險,漫漫無際的時候,作者回答說“時平路復平”,當然,此“平”非彼“平”,作者結尾用這種與僮仆之間近乎玩笑般的對話作結,也正反映出了自己對于時局的憂慮和擔憂。作為晚唐的一位詩人,杜牧對于晚唐的時局有著較為深切的了解和關切,他的許多詩歌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
唐代·杜牧的簡介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
? 杜牧的詩(438篇) 〕
:
李能哲
故人似春色,新歲到山家。一笑坐拈酒,滿園行看花。
別來多舊好,老去更天涯。且喜詩情健,同吟對落霞。
故人似春色,新歲到山家。一笑坐拈酒,滿園行看花。
別來多舊好,老去更天涯。且喜詩情健,同吟對落霞。
元代:
張昱
百年妄引幾曾停,看取池塘草又生。蝶戲落花真自適,鶯啼深院欲誰驚?
盧郎此去應如愿,宋玉從來最有情。一枕好風吹酒覺,不愁春夢不分明。
百年妄引幾曾停,看取池塘草又生。蝶戲落花真自適,鶯啼深院欲誰驚?
盧郎此去應如願,宋玉從來最有情。一枕好風吹酒覺,不愁春夢不分明。
近代:
黃綺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
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
院深人寂寂。怯細雨朝寒,睡濃無力。臨軒一聲笛。
甚驚心難定,玉階孤立。蜂翻蝶集,便迷了歸途應憶。
明代:
莊昶
峽束蒹葭帶客舟,江涵星月傍人流。悲歌絕意關人世,縱飲無錢解杖頭。
海角往來都此興,心端涬溟浪誰愁。不眠猶抱閒來膝,山狎浮云水狎鷗。
峽束蒹葭帶客舟,江涵星月傍人流。悲歌絕意關人世,縱飲無錢解杖頭。
海角往來都此興,心端涬溟浪誰愁。不眠猶抱閒來膝,山狎浮雲水狎鷗。
元代:
楊維楨
太原李,繼忠襄。京兆李,王咸陽。唇齒相依勢相望,搆讒煽虛撼金床。
王綱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徵兵關中伐太原。
太原李,繼忠襄。京兆李,王鹹陽。唇齒相依勢相望,搆讒煽虛撼金床。
王綱偏,圯弗攑,上弗急君父,同盟不相援。徵兵關中伐太原。
宋代:
鄭洪
故園梅樹三年別,長憶看花溪雪晴。巧出疏籬便蕭散,近遭碧水更分明。
揚州何遜足詩興,茅屋己公無俗情。畫圖忽見轉愁絕,遙想月華枝上生。
故園梅樹三年別,長憶看花溪雪晴。巧出疏籬便蕭散,近遭碧水更分明。
揚州何遜足詩興,茅屋己公無俗情。畫圖忽見轉愁絕,遙想月華枝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