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茅茨:茅屋;翦:修飾;采椽:櫪木或柞木椽子;斫:砍削。用茅草覆蓋屋頂,屋頂的椽子也未加砍削。形容生活簡陋儉樸。
出處戰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基礎信息
拼音máo cí bù jiǎn,cǎi chuán bù zhuó
注音ㄇㄠˊ ㄘˊ ㄅㄨˋ ㄐ一ㄢˇ,ㄘㄞˇ ㄔㄨㄢˊ ㄅㄨˋ ㄓㄨㄛˊ
繁體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感情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是中性詞。
用法作賓語、定語;形容生活簡陋。
近義詞茅屋采椽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暈頭轉向(意思解釋)
- 臭名遠揚(意思解釋)
- 昂首挺胸(意思解釋)
- 反治其身(意思解釋)
- 前腳后腳(意思解釋)
- 生死有命(意思解釋)
- 專心一志(意思解釋)
- 繪聲繪影(意思解釋)
- 陽春白雪(意思解釋)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釋)
- 禮壞樂缺(意思解釋)
- 勤學苦練(意思解釋)
- 不在話下(意思解釋)
- 洗耳恭聽(意思解釋)
- 雅俗共賞(意思解釋)
- 不問青紅皂白(意思解釋)
- 華不再揚(意思解釋)
- 閉門讀書(意思解釋)
- 縱橫四海(意思解釋)
- 家常便飯(意思解釋)
-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意思解釋)
- 揮戈反日(意思解釋)
- 千里命駕(意思解釋)
- 西學東漸(意思解釋)
- 大起大落(意思解釋)
- 除惡務本(意思解釋)
- 善自為謀(意思解釋)
- 生氣勃勃(意思解釋)
※ 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的意思解釋、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龍飛鳳舞 | 像龍在飛騰;像鳳在歡舞。原形容山勢蜿蜒曲折;奔放雄偉。舊時迷信;認為是帝王氣象。現形容書法筆勢飄逸多姿。多指草書。 |
揚幡擂鼓 | 幡:垂直的長條旗子。舞動著幡,敲打著鼓。形容熱熱鬧鬧地大事張揚。 |
三長兩短 | 比喻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現多指死亡。 |
東扶西倒 | 從這邊扶起,卻又倒向那邊。比喻顧此失彼。也形容壞習氣太多,糾正了這一點,那一點又冒頭了。 |
安眉帶眼 | 長了眉毛,有了眼睛。意思是同樣是一個人。 |
目無全牛 | 比喻技藝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界。 |
快人快語 | 快:爽利;直爽。爽快人說爽快話。 |
金口木舌 |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
超然絕俗 |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謂遠過于尋常之輩。漢·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方之古賢,實有倫序,采之于今,超然絕俗,誠社稷之蓍龜,大漢之棟甍。”宋·陸游《與姜特立書》:“《繭庵記》及《初營》、《落成》二詩,大老手筆,超然絕俗。” |
平生莫做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平生:有生以來;虧心:違背良心。從來沒有干過違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門也不吃驚。形容為人處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撥亂濟危 | 平定亂世,救濟危難。亦作“撥亂濟時”。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
扯旗放炮 | 比喻公開張揚。 |
朝升暮合 | 零碎賣米。形容生活困難。 |
顧影自憐 | 看著影子;自己憐惜自己。原形容孤獨失意;現有自我欣賞的意思。 |
妨功害能 | 壓抑陷害有功有能的人。 |
打開天窗說亮話 | 比喻無須規避,公開說明。 |
廣開言路 | 盡量創造使人們能充分發表意見的條件。 |
為萬安計 | 為絕對安全著想。 |
一如既往 | 指態度沒有變化;完全像從前一樣。一:完全;如:像;既往:從前。 |
桃花運 | 指男子得到女子的特別愛戀。泛指好運氣。 |
朽木死灰 | 枯干的樹木和火滅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極端消沉,對任何事情無動于衷。 |
老朽無能 | 老朽:衰老陳腐。形容人衰老不能做什么事情。 |
斗筲之器 | 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兩升。比喻氣量狹窄、見識短淺的人。 |
仁者能仁 | 舊謂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總是有理。 |
自上而下 | 從上到下。 |
聰明正直 | 頭腦聰明,行為正直無私。形容詞人的品質優秀。 |
心平氣和 | 心情平靜;態度溫和。指不急躁;不生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