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之間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伯仲:兄弟長幼的順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們一樣。比喻不相上下。
出處三國 魏 曹丕《典論 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例子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唐 杜甫《詠懷古跡》詩)
基礎信息
拼音bó zhòng zhī jiān
注音ㄅㄛˊ ㄓㄨㄥˋ ㄓ ㄐ一ㄢ
繁體伯仲之閒
正音“間”,不能讀作“jiàn”。
感情伯仲之間是中性詞。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補語;用于兩人才能、勢力不相上下。
辨形“伯”,不能寫作“泊”。
近義詞不相上下
反義詞天壤之別、天淵之別
英語between elder and younger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功虧一簣(意思解釋)
- 高蹈遠舉(意思解釋)
- 旁敲側擊(意思解釋)
- 鶴立雞群(意思解釋)
- 算無遺策(意思解釋)
- 舉善薦賢(意思解釋)
- 拋磚引玉(意思解釋)
- 挖空心思(意思解釋)
- 偃旗息鼓(意思解釋)
- 青云直上(意思解釋)
- 黑不溜秋(意思解釋)
- 鉆木取火(意思解釋)
- 定國安邦(意思解釋)
- 黑天半夜(意思解釋)
- 古往今來(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凡夫俗子(意思解釋)
- 膽大心小(意思解釋)
- 充耳不聞(意思解釋)
- 千真萬確(意思解釋)
- 一剎那(意思解釋)
- 落落寡合(意思解釋)
- 叫苦不迭(意思解釋)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釋)
- 群山四應(意思解釋)
- 罵罵咧咧(意思解釋)
- 踵趾相接(意思解釋)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意思解釋)
※ 伯仲之間的意思解釋、伯仲之間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死灰復燃 | 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復:又。 |
烽火連年 | 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比喻戰火或戰爭。指戰火連年不斷。 |
豆萁燃豆 | 比喻兄弟相殘。 |
旁若無人 | 旁:旁邊;若;好像。身邊好像沒有人。形容自視高大;態度傲慢。也形容態度自然、鎮靜自如的樣子。 |
亦復如是 | 復:又,再。也是這樣。 |
想望豐采 | 見“想望風采”。 |
揮霍無度 | 任意花錢沒有節制。揮霍;亦作“揮攉”。搖手稱揮;反手稱攉。引申為任意花錢。度:限度。 |
德容言功 | 見“德言容功”。 |
直截了當 | 了當:干脆;爽快。干脆爽快;不繞彎子。 |
目不忍見 | 形容景象極其悲慘。同“目不忍視”。 |
下臨無地 | 臨:居高處朝向低處。從高往下看,望不見底。形容地勢極其陡峭。 |
花拳繡腿 | 比喻只做些表面上好看實際上并無用處的工作。 |
進道若退 | 謂前進之道反若后退。 |
魚死網破 |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指拼個你死我活。 |
連珠炮 | 連續的火炮。比喻說話很快。 |
度己失期 | 估計己經誤了期限。 |
公才公望 |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
十惡不赦 | 十惡:舊刑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指罪惡極大;不可饒恕。 |
倒裳索領 | 索:搜尋、尋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唇槍舌劍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萬變不離其宗 | 宗:宗旨、目的。盡管形式上變化多端,其本質或目的不變。 |
麻木不仁 | 不仁:失去感覺能力。本指肢體神經失去感覺;對刺激沒有感覺。形容思想不敏銳;對事物反應遲鈍;漠不關心。 |
人盡其才 | 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盡:全部用出。 |
惹是生非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爭事端。 |
勢在必行 | 行:做。從事情發展的趨勢看,必須采取行動。 |
甘拜下風 | 甘心情愿拜倒在下方。自認不如對方;表示真心佩服。 |
識時務者為俊杰 |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