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言吐氣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猶言談吐。指說話。
出處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上:“[魏公]與國夫人盧氏偶坐于堂,公忽微笑不已,夫人訝而訊之,曰:‘此中有樂人孫子,多出言吐氣,甚令人笑。’”
例子王慶聽他兩個人出言吐氣,也猜著是黃達了,假意上前來勸,只一枷,望黃達膀上打去。《水滸傳》第一○三回
基礎信息
拼音chū yán tǔ qì
注音ㄔㄨ 一ㄢˊ ㄊㄨˇ ㄑ一ˋ
繁體出言吐氣
感情出言吐氣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人的說話等。
近義詞出言吐詞、出言吐語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安內攘外(意思解釋)
- 經邦論道(意思解釋)
-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解釋)
- 志滿意得(意思解釋)
- 胸有成竹(意思解釋)
- 野沒遺賢(意思解釋)
- 鐵面無私(意思解釋)
- 不卑不亢(意思解釋)
- 直搗黃龍(意思解釋)
- 離弦走板(意思解釋)
- 命與仇謀(意思解釋)
- 妻兒老小(意思解釋)
- 囚首垢面(意思解釋)
- 室徒四壁(意思解釋)
- 交臂歷指(意思解釋)
- 皮笑肉不笑(意思解釋)
- 受益匪淺(意思解釋)
- 卑鄙齷齪(意思解釋)
- 地丑德齊(意思解釋)
- 前仆后繼(意思解釋)
- 充耳不聞(意思解釋)
- 妙語連珠(意思解釋)
- 凌云之志(意思解釋)
- 圖窮匕見(意思解釋)
- 老牛舐犢(意思解釋)
- 困獸猶斗(意思解釋)
- 華不再揚(意思解釋)
- 主人翁(意思解釋)
※ 出言吐氣的意思解釋、出言吐氣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乘風破浪 | 乘:趁著。趁著順風;破浪前進。比喻志向遠大;氣魄雄偉;不怕困難;奮勇前進;多含施展遠大抱負之意。也作“乘長風破萬里浪”、“長風破浪”。 |
響答影隨 | 如應聲和答、形影相隨。比喻兩者緊密相連。 |
憂喜交集 | |
青山綠水 | 泛稱美好山河。 |
殺手锏 | 喻指取勝的絕招。 |
男女授受不親 | 授:給予;受:接受;親:親自接觸。封建禮教規定男女之間不能直接接觸、言談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
名重一時 | 一時期內名聲很大,受到廣泛重視。亦作“名震一時”、“名得當時”、“名噪一時”、“名傾一時”。 |
志在千里 | 形容志向遠大。 |
兵無常勢 | 兵:戰爭;常:常規、不變;勢:形勢。指用兵作戰沒有一成不變的方式。指根據敵情采取靈活對策。 |
神出鬼入 | 出:出現。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
經緯天下 | 經,緯:治理。指治理國家。 |
十羊九牧 | 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
離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 |
讜言直聲 | 讜言:公正的言論;直:正直的。公正的、正直的、理直氣壯的言論。 |
作賊心虛 | 虛:怕。指做了壞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飯囊酒甕 | 比喻只會吃飯喝酒,不會做事的人。 |
新官上任三把火 |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 |
室邇人遙 | 見“室邇人遠”。 |
遺世絕俗 | 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
之子于歸 | 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 |
共為唇齒 | 比喻互相輔助。 |
捫心自問 | 捫:按;摸;心:胸口。摸著胸口;自己問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
空話連篇 | 連篇:整篇。整篇都是空話,缺乏具體內容。 |
粉墨登場 | 粉墨:搽臉和畫眉的化妝品。指化裝后登臺演戲。比喻喬裝打扮一番;登上政治舞臺。也比喻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角色;像演戲一樣活動。 |
綿里藏針 | 綿絮里邊藏著針。比喻外表溫柔;內心尖刻厲害;也比喻柔中有剛。 |
通時合變 | 同“通權達變”。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