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而復失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復: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變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復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
例子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68回:“再說寶物得而復失,大大不利。”
基礎信息
拼音dé ér fù shī
注音ㄉㄜˊ ㄦˊ ㄈㄨˋ ㄕ
繁體得而復失
感情得而復失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定語;用于事物等。
反義詞失而復得
英語get it and afterwards lose it again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隨行就市(意思解釋)
- 不可勝舉(意思解釋)
- 浪跡江湖(意思解釋)
- 所作所為(意思解釋)
- 縱橫開合(意思解釋)
- 斷斷續續(意思解釋)
- 年少無知(意思解釋)
- 平淡無奇(意思解釋)
- 不得而知(意思解釋)
- 倒冠落佩(意思解釋)
- 摧身碎首(意思解釋)
- 分門別類(意思解釋)
- 口墜天花(意思解釋)
- 春去冬來(意思解釋)
- 安閑自得(意思解釋)
- 才高七步(意思解釋)
- 迷離惝恍(意思解釋)
- 狂風暴雨(意思解釋)
- 字斟句酌(意思解釋)
- 慮周藻密(意思解釋)
- 無所畏懼(意思解釋)
- 聰明伶俐(意思解釋)
- 欲速則不達(意思解釋)
- 大起大落(意思解釋)
- 除惡務本(意思解釋)
- 牛衣對泣(意思解釋)
- 過五關斬六將(意思解釋)
- 書不釋手(意思解釋)
※ 得而復失的意思解釋、得而復失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麻痹大意 | 麻痹:一種病態;身體某部分肢體失去知覺。比喻對事物現象不經心;失去警覺;粗心大意。 |
傾家蕩產 | 傾:倒出;蕩:弄光。把全部家產都弄光了。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藝作品)。 |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 路途遙遠才能知道馬的力氣大小,日子長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壞。 |
活蹦亂跳 | 歡蹦亂跳。 |
疙里疙瘩 | 文字不通暢,物體不平滑很粗糙。 |
來蹤去跡 |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拋磚引玉 | 拋出磚頭;引來白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或文章;引出別人高明的、或熟的意見或作品。常用作謙詞。 |
歸十歸一 | 謂有條有理。 |
作亂犯上 | 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
離弦走板 | 比喻言行偏離公認的準則。 |
行不顧言 | 顧言:顧及自己所說的話。為人處事不守信用。 |
鬼頭鬼腦 | 形容舉止詭秘;行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 |
家無儋石 | 十斗為一石,兩石為一儋。形容家里沒有存糧。比喻家境困難。 |
美人遲暮 | 原意是有作為的人也將逐漸衰老。比喻因日趨衰落而感到悲傷怨恨。 |
度德量力 | 度:衡量。衡量自己的品德;估計自己的能力。指辦事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威信和力量。 |
立地書櫥 | 比喻人讀書多,學識文博。 |
材雄德茂 | 指才德杰出。 |
穩如泰山 | 穩:穩固。穩固得像泰山一樣。形容極其穩固;不可動搖。 |
起死回生 |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
膽大心小 | 形容辦事果斷,考慮周密。 |
故態復萌 | 老樣子又重新恢復。指原來的舊習氣和老毛病又重犯了。 |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 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
今古奇觀 | 奇觀:奇異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見的事。 |
精明強干 | 精細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 |
一覽無余 | 覽:看。余:剩余??匆谎劬腿靠丛谘劾?。 |
主人翁 | 當家作主的人。 |
空手套白狼 | 徒手抓住白狼。指無本買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