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格:推究;致:求得。窮究事物原理,從而獲得知識。
出處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例子顧彼西洋以格物致知為學問本始,中國非不爾云也,獨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嚴復《原強》)
基礎信息
拼音gé wù zhì zhī
注音ㄍㄜˊ ㄨˋ ㄓˋ ㄓ
感情格物致知是中性詞。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指研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
近義詞致知格物
英語study natural phenomena in order to acquire knowledge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革風易俗(意思解釋)
- 春風化雨(意思解釋)
- 清清楚楚(意思解釋)
- 烏合之眾(意思解釋)
- 有去無回(意思解釋)
- 如法炮制(意思解釋)
- 屈指一算(意思解釋)
- 簡明扼要(意思解釋)
- 極重不反(意思解釋)
- 偶一為之(意思解釋)
- 狹路相逢(意思解釋)
- 拔苗助長(意思解釋)
- 作壁上觀(意思解釋)
- 婆婆媽媽(意思解釋)
- 孝子賢孫(意思解釋)
- 有血有肉(意思解釋)
- 倒裳索領(意思解釋)
- 牽腸掛肚(意思解釋)
- 細水長流(意思解釋)
- 駕輕就熟(意思解釋)
- 黃鐘毀棄(意思解釋)
- 別有用心(意思解釋)
- 半新不舊(意思解釋)
- 繁榮富強(意思解釋)
- 空手套白狼(意思解釋)
- 亡魂失魄(意思解釋)
- 聰明伶俐(意思解釋)
-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意思解釋)
※ 格物致知的意思解釋、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李代桃僵 | 僵:枯死。李樹代替桃樹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后轉用來比喻互相頂替或代人受過。 |
安內攘外 | 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
以權謀私 | 以:憑借;權:權力;權勢;謀:謀求;謀取;私:私利。憑著權利謀取私利。 |
八荒之外 | 八面荒遠的地方以外。形容極其曠遠。 |
功成名就 | 功:功業。就:達到。功績取得了,名聲也有了。 |
仁義道德 | 泛指舊時鼓吹的道德規范。 |
飲水思源 | 喝水時想到水源。比喻不忘本。 |
必由之路 | 必:一定;由:經過。一定要經過的道路。 |
止于至善 |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
漚沫槿艷 | 漚:水泡;槿:木槿。晶瑩的水泡,艷麗的槿花。比喻短暫的幻象或易消失的事物。 |
危急關頭 | 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 |
折臂三公 |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
自命不凡 | 自稱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己溺己饑 | 亦作“己饑己溺”。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后因以“己溺己饑”或“己饑己溺”謂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
偶一為之 | 偶:偶爾;偶然;為:做;干;之:代詞;代某件事。偶爾做一回。 |
正人君子 | 舊時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現多用來諷刺假裝正經的人。 |
粗服亂頭 | 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形容不講究修飾。 |
著手成春 | 著手:動手接觸。指詩歌格調自然清新。后比喻醫術高明。 |
皮笑肉不笑 | 極其不自然地裝出一副笑臉。形容虛偽或心懷惡意的樣子。 |
東施效顰 | 美女西施因病皺眉;顯得更美。鄰里丑女(后稱東施);機械地模仿;也皺起眉頭;結果這副苦相使她顯得更丑(效:模仿;顰:皺眉頭)。比喻不顧具體條件;不加分析地胡亂摹仿別人;結果適得其反;顯得可笑。 |
戰戰業業 | 戒慎畏懼貌。 |
鮮血淋漓 | 淋漓:不停往下滴落的樣子。形容鮮血流淌不止。 |
饑不擇食 |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 |
從天而降 | 天上掉下來的。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厭其煩地反復勸說與開導;婆心:老婆婆的心腸;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厭其煩地勸說或開導。形容耐心懇切地再三規勸。 |
單刀直入 | 單刀:短柄長刀;直:徑直;入:刺入。用短柄長刀直接刺入。原意是認準目標;勇猛向前。后比喻說話、辦事直截了當;不繞彎子。 |
家常便飯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張徨失措 | 見“張皇失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