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兩利

意思解釋
基本解釋見“公私兩濟”。
出處《文獻通考·征榷四》:“惟有于耍鬧坊場之地,聽民醞造,納稅之后,從便酤賣,實為公私兩利。”
例子全國工商業者必須在公私兩利政策之下,自覺地嚴格遵守各級人民政府的法令,愛護國家財產,消滅舊社會假公濟私、損人利己的惡劣作風。《新華月報》1951年第5期
基礎信息
拼音gōng sī liǎng lì
注音ㄍㄨㄥ ㄙ ㄌ一ㄤˇ ㄌ一ˋ
繁體公私兩利
感情公私兩利是中性詞。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對公家私人都便利。
近義詞公私兩濟、公私兩便
字義分解
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
- 炒魷魚(意思解釋)
- 師心自是(意思解釋)
- 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意思解釋)
- 為民請命(意思解釋)
- 鼠憑社貴(意思解釋)
- 自己人(意思解釋)
- 紫陌紅塵(意思解釋)
- 先聲奪人(意思解釋)
- 篤近舉遠(意思解釋)
- 天之驕子(意思解釋)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釋)
- 通都大邑(意思解釋)
- 離弦走板(意思解釋)
- 酒后茶余(意思解釋)
- 目不斜視(意思解釋)
- 死對頭(意思解釋)
- 令人作嘔(意思解釋)
- 羽旄之美(意思解釋)
- 勝友如云(意思解釋)
- 風虎云龍(意思解釋)
- 兵戎相見(意思解釋)
- 法不阿貴(意思解釋)
- 切樹倒根(意思解釋)
- 取之不盡(意思解釋)
- 敗德辱行(意思解釋)
- 唯利是圖(意思解釋)
- 赤膽忠心(意思解釋)
- 茍合取容(意思解釋)
※ 公私兩利的意思解釋、公私兩利是什么意思由知識星宿-漢語知識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提供。
相關成語
成語 | 解釋 |
---|---|
信口開合 | 比喻隨口亂說一氣。 |
心灰意懶 |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形容喪失信心;不圖進取。灰:消沉;懶:懈怠。 |
趁火打劫 | 趁:利用;乘機;劫:搶劫。趁人家失火的時候去搶人家的東西。比喻趁別人處在危難時刻從中撈一把或趁機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
莫衷一是 | 莫:不;還是;衷:折衷;斷定;是:對。指不知哪個正確。形容各種意見都有。得不出一致的看法。 |
望塵莫及 | 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后面。塵:塵土;莫:不;及:趕上。 |
自我批評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點等。 |
四書五經 | 四書:亦稱四子書,即《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指儒家經典。 |
自強不息 | 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步。息:停止。 |
材輕德薄 | 指才德疏淺。有時用為謙詞。 |
白日見鬼 | 大白天見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閑、冷落。現多比喻不可能出現的事。 |
不費吹灰之力 | 形容事情做起來非常容易,不花一點力氣。 |
撈一把 | 用不正當手段取得一些利益。 |
庖丁解牛 | 庖丁:廚師。廚師解割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觀規律的人;技術純熟神妙;做事得心應手。 |
倒冠落佩 | 冠:帽子;佩:佩玉。這里指官服。脫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辭官還鄉。 |
不治之癥 | 治不好的病、絕癥。也比喻無法挽救的禍患或無法改正的弊端、錯誤。 |
抱恨黃泉 | 黃泉:人死埋葬的地下,指陰間。心懷遺憾離開人世,死有遺恨。 |
大開方便之門 | 給予極大的方便。 |
一條龍 | 比喻事物首尾相連,排成一條連續不斷的線。也比喻生產程序或工作環節上的相關聯的連續。 |
如癡如醉 | 形容神態失常,失去自制。 |
心上心下 | 形容心神不安。 |
似是而非 | 是:對;正確;非:不對;錯誤。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表面上相似;實際上不一樣。 |
信口開河 | 隨口亂說一氣。指說話沒有根據;不可靠。信口:隨口;開河:指說話時嘴唇張合。 |
輕重緩急 | 緩:慢;不急。指各種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辦的和可以慢一點辦的。 |
氣味相投 | 氣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來。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
千真萬確 | 真:真實;確:確實。形容情況非常確實。 |
離本趣末 | 趣:通“趨”,趨向。丟掉根本,追逐末節 |
進進出出 | 走進走出,穿進穿出。 |
過甚其詞 | 話說得太過分;與實際不相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