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qiáng)弓勁弩的成語故事

拼音qiáng gōng jìn nǔ
基本解釋強(qiáng):強(qiáng)勁的,有力的。強(qiáng)有力的弓,堅硬的弩。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韓地方九百余里,帶甲數(shù)十萬,然天下之強(qiáng)弓勁弩,皆從韓出。”
強(qiáng)弓勁弩的典故
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蘇秦到韓國去游說韓王聯(lián)合六國共同對付秦國。韓王接見了他,他分析了韓國有利的地勢,還有強(qiáng)弓勁弩、堅甲利兵,訓(xùn)練有素,十分英勇,如果西面事秦,那就只有讓世人恥笑。韓王聽后激動地說:“寡人雖死,必不事秦!”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強(qiáng)弓勁弩)相關(guān)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鳴鑼開道 | 清 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
遏惡揚(yáng)善 | 《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惡揚(yáng)善,順天休命。” |
上氣不接下氣 |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七回:“一霎時漂流數(shù)百里外,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 |
輪扁斫輪 | 《莊子·天道》:“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 |
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 西漢 劉向《戰(zhàn)國策 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雞口,無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異于牛后?” |
出師無名 | 《新唐書·東夷傳·高麗》:“莫離支殺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師無名哉?” |
憂喜交集 | |
自己人 | 錢鐘書《圍城》:“自己人之間,什么臭架子、壞脾氣都行;笑容愈親密,禮貌愈周到,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 |
繁文縟節(jié) | 宋 蘇軾《上圓丘合祭卞議》:“省去繁文末節(jié),則一歲可以再郊。” |
止沸益薪 | 明·李贄《為黃安二上人書》之三:“對高潔人談高潔,已為止沸益薪,況高潔十倍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