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死回生的成語故事

拼音qǐ sǐ huí shēng
基本解釋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yī)術高明。也指將沒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來。
出處《太平廣記 太玄女》引《女仙傳》語:“行三十六術甚效,起死回生,救人無數(shù)。”
起死回生的典故
戰(zhàn)國時,有一次扁鵲來到虢國行醫(yī),聽說虢國太子早上染急病身亡,于是請求進宮察看。扁鵲來到太子床前,仔細的檢查了一遍,發(fā)現(xiàn)太子大腿內(nèi)側還有微溫,耳朵里還有鳴音,于是說:“太子只是嚴重昏迷,還可以救活!”扁鵲用針灸的方法使太子回過氣來,又在太子身上熱敷一會兒,終于使他蘇醒過來。扁鵲又開了藥方,太子服了二十天藥后,便完全康復了。
虢國國君再三向扁鵲道謝,扁鵲說:“我不是能起死回生,只是太子未曾真死,我才能救活他。”
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
※ 與(起死回生)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
成語 | 歷史出處 |
---|---|
一夕一朝 | 《朱子語類》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謂:臣弒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
靡所底止 | 《詩經(jīng)·小雅·祈父》:“胡轉予于恤,靡所底止。” |
壓歲錢 | 清·曹雪芹《紅樓夢》:“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散押歲錢、荷包、金銀錁,擺上合歡宴來。” |
男女授受不親 | 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 |
頓挫抑揚 | 宋 魏慶之《詩人玉屑 靖節(jié) 休齋論〈歸去來辭〉》:“陶淵明罷彭澤令,賦《歸去來》,而自命曰辭。迨今人歌之,頓挫抑揚,自協(xié)聲律,蓋其詞高甚。” |
壽元無量 |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爇龍涎一炷透蒼穹,祝吾生壽元無量。” |
廢書而嘆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
以弱制強 |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
節(jié)哀順變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下》:“喪禮,哀戚之至也;節(jié)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
安眉帶眼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你也是安眉帶眼的人,直須要我開口說。” |